阅读记录

第二百八十八章 服装厂的福利[1/2页]

重生八零:这个男人有点暖 轻歌若有无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这个所谓的第七百货商场别人不知道,商业局系统里面的人无人不知。
      在这座北方沿海小城,八十年代初市区的面积非常小,略微往外走一点到处都是庄稼地和荒地。
      尤其小城多山,当时在城市边缘处上夜班的女工甚至能够听到狼叫,完全可以用荒凉两个字去形容。
      1981年已经开始改革开放,城市慢慢地向外扩张,第七百货商场的所在地就是在城市边缘,也就是所谓的城乡结合部。
      名义上叫做百货商场,可是只有5间瓦房连接成一串,因为看起来酷似糖葫芦,被人戏称为葫芦商场。
      其实要论起规模来,比起小卖部也就大了那么一点。
      李良山搞的是明升实降,直接把郑保国发到偏远地区,让他再也不能兴风作浪。
      在80年代初公共交通非常不方便,当年的公交车又破得可以,跑的非常缓慢,私家车更是难以想象。
      从市区坐车到这个地区百货商场,足足要一个多小时,而郑保国的家又住在海边,光是每天上下班就够受的。
      李良山板着脸宣布的结果,绝大多数职工都觉得十分合理。
      毕竟在第一百货商场闹出这出幺蛾子,把郑保国调离理所应当。
      而且到了第七百货商场还转为正职,级别甚至还往上提了一点,面子上也说得过去。
      这么安排就是连钱宝山都无可奈何,很快会议决定就落到了实处。
      李华山回来之后大刀阔斧做了改革,和李海洋的市服装厂搞了深度合作。
      那些郑保国笼络过来的溜须拍马之辈,也纷纷被调离关键岗位,第一百货商场面貌为之焕然一新。
      李海洋的服装厂终于打开了局面,在仅仅几个月的时间里面就成为全市的龙头企业。
      尤其这个厂长胆子大,心眼活,虽然因为订单爆满而被迫加班,但是加班费却给了足足的。
      当时全国工资是绝对不能乱动的,每一个地区都有着固定工资限额,哪怕你厂里的效益好到天上去,也得按照规定来。
      即便是奖金不能随心所欲,李海洋已经游走在超过政策规定的边缘。
      虽然职工们都毫无怨言地加班加点,对李海洋也十分的拥戴。
      可是作为一个穿越过来的人,对于薪水报酬能提高多少生产力,自然是心知肚明。
      所谓的996,007他是能够获得短时间的收益,可如果报酬不到位的话,很快技术骨干就会流失。
      而剩下的员工都会磨洋工,哪怕加班的时间再长,也没有什么工作效率。
      李海洋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厂里的利润这么高,除了按照规定上缴年利润之外,剩下的钱可当真不少,可钱愣是发不下去。
      毕竟李海洋是个穿越过来的人,又是第一次在80年代干实业,对于政策的灵活掌握还是了解得不够透彻。
      所以平时只能在车间里面给大家过鼓劲儿,给加班的职工带来丰盛的夜宵,还真有点有钱花不出去的劲头。
      吴大叔把这一切都看

第二百八十八章 服装厂的福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