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漫画比赛完结·其三。
最后一次的比赛和前一次的非诚勿扰不同,这一次的比赛中,不会在中途再让各位漫画家们点评,因为是成品,也是各个漫画家的心血,所以如果在现场盲目的去点评别人的作品,很有可能搞得这几位漫画家之间发生不愉快。于是在方悦几句过场套词之后,全场的灯光再次暗下,大家开始聚精会神的观看第二个漫画——
来自王尧的《王样》
少年和少年四目相对。
背对夕阳的少年被一层金色的余晖包裹,画面上看不清他的面容,一切都隐藏在一片橘色的温韵之中,他开口,是坚定的少年音:“我若为侠,善恶我报。”
背对归途的少年,他面对夕阳,整个人在余晖中明亮温和,他儒雅笑答,是胸有成竹的少年音:“我若为王,人间我道。”
看着面对夕阳的他,少年抱拳,扭头,迎着夕阳而去,在他身后是被夕阳拉长的孤廖黑影。
看着走向夕阳的他,少年展开手中纸扇,怀间轻摇,一句诗文涌上喉头,在温润的少年音中缓缓传遍全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吟罢,少年合扇,扇隐于袖内。转身,背对夕阳,看着自己同样被拉长的身影,踏向归途走远。
听到少年的诗文,他顿了顿脚,豪迈的笑声随之而起,笑声中满是放荡不羁,满是江湖豪情。
听到少年的笑声,他摇了摇头,抬手梳理鬓角的青丝,发丝飞舞,露出儒雅的嘴俏。
在这样的画面下,两人一个往东一个向西,镜头渐渐拉圆,萧声和着树簌响起,秋风萧瑟的情愫跃然而出。
上面是漫画的开头段,开头第一场,在一个月的锻炼之后,王尧的画面终于不再是草稿,而是完全展现出了他想要的画面。原来是分镜苦手的他,现在对分镜的理解当用刮目相看来形容了,就是正在连载漫画的千岁也十分震撼,这种武侠风浓重的分镜就是她也无法画出来,不得不说勤能补拙,对于喜欢的事情,一个月真的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而在他本身擅长的大头【指只会画脑袋的绘画新人】上,他更加精雕细琢,让人物更加鲜活,对人物身上的衣服褶皱,显然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林月涵这位古风大手的指导下,王尧漫画所想要展现的画面,被完整展现了出来。一个生动的武侠世界跃然纸上!
哦对了,还有一件事情,学校觉得王尧不会画古建筑,把历史书上的一些图片剪下来贴在草稿上这件事,虽然很过分,但是也没必要让孩子一直站着听课,因为这也是孩子认真的一种表现,所以就给王尧记了一个忽略不计的处分,然后让历史老师网开一面。对此历史老师深表认同,并表示下半学期的课王尧可以坐着听课,但是要搬出来坐在他旁边听课,随时回答他提出的问题,一点不会就继续站着。
王尧欲哭无泪。
回到主题,接下来,就到了漫画的中间部分——
多年后,过了好多好多年的多年后。
京城中的王看着从殿外洒进来的阳光,总是想着当年那一抹残阳。
而大殿上的侠手中寒光硕硕的铁扇也不再是当年那扇白纸如雪的纸扇。
“造化弄人。”
王负手而立,岁月的流逝使他的声音不再少年,那沧桑深邃的中年音无时不刻的提醒着眼前的侠,这个人已经不再是当年侠义云天的少年。
“然而,我们都实现了自己的道。”
侠铁扇轻摇,过去儒雅的少年音,变成了现在沉稳的少侠音。
“只不过…”王沉吟。
“只不过,我是侠,你是王。”侠直言。
“只不过我以王的姿态善恶有报。你以侠的姿态人间证道。”
“哈哈哈…”
侠合拢铁扇,豪迈的笑了。
“哈哈哈…”
王负手而立,也笑了,可这笑声中,再没有了当年少年时的豪迈。
“我们都错了,王所做的才是断明善恶。”王声音中充满沧桑。
“侠所做的,也才是我道人间。”侠也不再儒雅润耳。
“所以…”
“所以…”
“你是我要报的恶。”王说。
“你是我要斩的道。”侠言。
“哈哈哈…”
又是一阵大笑。
只是这笑声中,透着凄凉,透着无奈,也透着放荡不羁的不悔。
那一天,
京城中尸山血海。
那一天,
金銮殿里龙咆虎啸。
那一天,
一切都画上了句点。
侠坐在龙椅上。
王站在龙椅前。
侠的心口插着自己的铁扇。
王的眉心刺着腰上的宝剑。
王拿着铁扇。
侠举着宝剑。
……………………
对比草稿中教科书般的影视分镜头,成稿中这些分镜被改成了更为合适的漫画分镜头,斜切的格子,大胆又豪放的透视,令人惊心动魄的站位,以及最后让人唏嘘的物是人非。
就连曾经是王尧一大弱点的摆拍,在这活灵活现的人物冬天中,也变成了让人记忆深刻的动势。
京城中尸山血海,金銮殿里龙咆虎啸,不再是王尧草稿中的火柴人分镜,他们被王尧细致的刻画出来,王与
第一百一十三章:漫画比赛完结·其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