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章 祁村少年[1/2页]

回到往日时光 勤思梧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初春三月,万物复苏,清晨,祁家村细雨绵绵,村子北面、西面均是连绵的青色山脉,一条清澈的溪流自北面山峰绵延而下,向东穿祁家村而过。村子周围大片的农田开始展露绿色,田间还有各种颜色无名小花尽情绽放,一片世外桃源的景象。
      这是一个不大的小村落,二百八十七户人家,位于梁国境内淮州府清阳县,村中有三大主要家族:祁家,苏家,王家。
      祁家世代书香门第,家族人中有当朝做官的,有悬壶行医的,清阳县令就是祁家祁知清,而祁家祁道龄也在淮州府经营着一家不小的医馆“九针堂”。
      苏家苏文智为祁家村村长,说也奇怪,祁家也不争做这个村长,毕竟祁家村由祁家的族人出任村长按理说是顺利成章的事。苏家曾数度相让村长位置于祁家,祁家依然推举苏家为村长,拒绝这个好意。村长毕竟占有祁家村大量土地的使用和收益权,而祁家不要,其他家族或者村民也从不在这事上多说一句话。苏家就靠着村长的一些土地便利,家族越来越兴旺,苏家人做村长也成了天经地义的事了。
      王家一直是村中最大望族,以经商闻名于世,茶叶生意、粮食生意、布匹生意、当铺生意遍布淮州各地,甚至有人传说王家在梁国其他州府和神州其他国家都有生意,是名副其实的淮州首富。
      细雨中,从村中清食坊一间小酒楼中,光脚走出一个身穿灰色粗布衣裳的11岁小男孩,他身材高挑,眉清目秀,有一双比常人稍大的眼睛,闪动着聪慧的光芒。
      “淮希,伞带上!”一个清脆而严厉的女声从小店中传出。
      “娘,不用了,雨不大,就一点路。”说着杨淮希又跑了两步,向南边快步走去。
      杨淮希的父亲杨牧才,为淮州府都尉麾下牧长,牧长就是军营养马的小官。由于前方无战事,淮州府衙便让各下属地方帮忙饲养军马,当然军马支出由地方解决,这样州府衙门可以每年省下大笔银子。
      杨牧才从小喜欢马,养马远近闻名,又是淮州府牧长,所以清阳县所有富户被摊派的军马共102匹都交由杨牧才管理,这样杨牧才可以在家乡办差两全其美。淮州府知府也知道杨牧才的养马本事,也睁只眼闭只眼,默认此事,并且按杨牧才意思从军中调拨5人归杨牧才指挥,6人官饷州府照发,毕竟军马是军中大事,搞不好会出人命的。
      这样杨牧才带着5个手下,在清阳县县衙的支持下,在祁家村后山一大片山坡上,开垦了一不小牧场,这牧场养500多匹马应该没问题了,马场还盖了十几间不小的木屋,做养马用途。当然,帮州府养马,人工和银子都不是问题。清阳县令祁知清还特地雇佣了10个仆人帮忙养马,银子有地方家族摊派,此事做的极为顺利。
      清食坊是杨家产业,两层楼12间房间,一楼大厅摆了五张大桌子,二楼5间房是杨家内眷寝室,一楼暂由杨牧才养马同僚居住,倒也宽敞。
      踏着细雨,杨淮希来到村南面祁家学馆门口。
      祁家学馆本是祁家家族内部私塾学堂,然而祁家族长祁知策却要对村中所有少年免费开放,每天只授上午半天课。为此,祁家还在祁家宅院边上空地建成一更大学馆,现在学馆可以同时容纳四十名学子同时坐下听课,学馆内每位学子的桌椅和笔墨纸砚均已配齐。
      “小希今天蛮早的嘛,呵呵!”一个爽朗的声音想起。
      杨淮希抬头一看,门内站着一少年人,一身蓝色绸衫,年约14岁,面如冠玉,唇红齿白,小小年纪已是玉树临风的风姿,祁家祁轩。
      “轩大哥,你早!”杨淮希开心的说道,他很喜欢这个大哥,因为祁轩读的书比他多,经常能告诉他一些不知道的有趣故事。
      “今天除了我祁家5人,小希你来的最早了,怎么?读书

第一章 祁村少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