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淮希失望地放下手中的玉牌,依然没有任何收获,他站了起来,走出门,推开旁边的房门走了进去。这间木屋内正中有一长木案,木案上有一张古朴的木制七弦琴,案后有一张木椅,椅边有一木几,其他房内再无一物。
杨淮希上前走,坐在椅上,嘴对着古琴重重的吹了几口气。古琴上厚厚的灰尘落下,露出古琴的真容。琴身暗褐色,上面除了优美的自然木纹外,还雕有龙凤纹,七根琴弦依然紧若游丝。杨淮希随手轻轻拨动一根琴弦,古琴发出清冷悠扬的声音,如沐万壑松风。杨淮希颓然倒坐在椅上,无目的看着四周,很是失落。看来这里只是琴房,也没有留下什么有用的信息。过了好一会,杨淮希起身向外走去,当他走到门口,正要关上房门的时候,忽然觉得自己好像忽略了什么,他又转头快走回到木案前。杨淮希安静地站着,目光盯着古琴,又端详了一会,然后他缓慢伸出双手,小心地抬起那张古琴。
果然有收获,让他欣喜的是古琴身下散乱摆放着十几片薄木片,木片材质和木案差不多。他换了一个位置,小心放下古琴,又坐在案上,开始小心清理木片上的灰尘。“有戏!”杨淮希开心地喊了一声,脸上泛出笑容。
原来,在每片木片上都整齐地刻有小字。屋内光线太暗,杨淮希激动地双手捧着这些木片,跑到屋外,借着那天马石像口中发出的柔光看了起来。还是看不太清,字迹太小,杨淮希不得不开始施展“延伸”,那木片上的小字瞬间清晰地展示在他眼前。竟然又是石鼓文,杨淮希心里一惊,心想好险,幸好自己在邢府三日已学会了这生僻的古文字。
他站在木屋门外,仔细地看着手中木片上的文字,经过一段时间的整理,他明白了手中的木片上写了三篇文章:《芙蓉并蒂》,《鸾凤和鸣》,《似水流年》。有些巧合的是,文章的内容有些类似自己羊皮卷上的那篇奇怪的文章《镇魂》。文中有不少是上下两字合体组成一个字,也有一些如擘、托、抹、挑、勾、剔、打、上、中、下等单独字,不断在文章中重复出现。
杨淮希看着这些已认识的文字,非常失望,又是毫无头绪。回头看看屋内的七弦琴,他想:“难道这些是琴谱?”一个念头在他脑海里升起。擘、托、抹、挑、勾、剔、打这些字不正是弹琴的指法吗?那些上下一体组合的复合字,正是指的琴弦位置和指法?渐渐地,杨淮希弄明白了,手中的木片和自己之前得到的羊皮卷上面的文章是:《芙蓉并蒂》,《鸾凤和鸣》,《似水流年》,《镇魂》,这四部琴谱。只是琴谱,对于离开这里还是没有任何线索。
杨淮希开始有些万念俱灰了,他觉得就像吕安说的,这里就是绝地,离开这里除非有奇迹出现。
这时,对面的一间木屋门内传来了鱼肉烧熟的香味,杨淮希跌落在这里应该有大半天了,他闻到这味道,才感觉到肚子已经开始咕咕叫,很饿了。
这间木屋显然是伙房,门开着,杨淮希把木片收在怀里,寻着香味就走了进去。这屋内很热。墙壁四周都是石柜,石柜上还有各种陶瓷餐具,屋子正中有一开着不小圆孔的石桌,石桌边有两个石凳。吕安坐在石凳上,正用一金属架在石桌圆孔上烤着一条不小的鱼,鱼身发出滋滋的响声,不时还有鱼油滴入圆孔内,奇怪的是圆孔上看不到火焰。
杨淮希走到石桌前,吕安抬起头看着他说:“饿了吧?烤鱼快好了,一会尝尝这鱼,以后在这里只能靠吃鱼生存了。”
杨淮希往圆孔里一看,发现里面只有一丝红光,没有火焰,但是能感觉里面温度很高,他吃惊地说:“这里看不到火焰,怎么会有这么高的温度?”说着,他开始脱去外衣,收好随身物品,准备把身上湿漉漉的外衣在桌边烤干。
“可能是地热,被仙人从地下引了过来,这里温度很高,
第五十二章 木屋发现[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