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008篇 杂文 一点点改变之想法[1/2页]

情舟记 谁解沉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我一直觉得,您在渴求一位足够高明的人才,来协助您的大业。俊才难求,天天寻天天见天天寻不见。集团的大陆人,聪明精明高明这三明人才中,聪明者有,但全是小聪明,精明者或许有半个,但高明之才是半个没有,看着无人能跟上您的脚步,甚至连您的意图都少有下属能理解几分,这很无奈。
      听了您一席话,有感于总经理为集团付出的一片苦心,我是无以为报,也不能类似小人那样,只知提报处罚现场。但如果什么都不回应,那是对不起您为我挤出的那一个小时。
      我是个常常在想的人,对外物适可而止并不奢求,但内心强大,想法很多。我修的是文学,文学就是人学,我这就从自己的视角,提出几点想法,当您有心情时,随便瞧瞧就行。这些想法都不够深入,总经理不必去重视。
      总经理您说:老员工凭着其经验,只要做出一点点改变,就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一)理念变一点:
      所有重要改变都是从理论开始的,只有站在真理的高度,大道在握,才能具备别样的眼光,看破重重虚幻的疑云迷雾,辨明真实的道路,见到未来,这就是高端人士求索的高瞻远瞩。我们规模是小,企业还没上升到一级,但这并不妨碍集团能拥有自己独有的,别人都没有掌握,在全世界上也是最先进的理论观念。
      (1)我最有信心这样定位的是时间观。这里只举一点:把时间当成第四空间来认识,将时间分出长度宽度高度,就能通过压缩时间的宽度来取得更大的长度,从而确保时间高度;
      (2)进而构建理论上的时间砖时间柱和时间球,相同的总时间内,时间柱的可用空间是时间砖的3倍多,时间球的可用空间却能达到时间砖的15倍以上(还可以依此区别人才,能达到时间砖的人才是车载斗量,能达到时间柱的人才已是凤毛麟角)
      (3)新的时间观确立,接着就能定位时间点,设置时间键,进行前馈控即时跟踪无反馈快速追踪等等操作。我建议专门开立一章时间管理程序,来阐明我们独到的理念并规范我们的时间制度。在理论上站在高端,而且是我们独自占领的高峰,我们就能慢慢地攀爬上。
      二)责任变一点:
      责任明确,何愁能担当者。无人担当时,该问问责任分摊体制。这里也举一点:十倍强化后一工程就是顾客的观念:由后一个工序向前一个工序要时间要数量要品质,后一工序领导监督前一工序,前一工序对后一工序只有配合服从的责任,人人都要向自己的后一个工序负责,人人都在督促前一工序,全员形成一种后浪赶前浪,一浪推一浪的浪打浪状态。
      这是全员责任观的实用,其价值被大大忽视了,这是可以成为全面激发理论的一个中心环节。
      只是我们一直是跟进不力,总是一浪更比一浪弱,没多久就翻不起浪花了,这就需要法,要将我们谋算的重心由数量转为时间,也许可以用时间有效利用率的核算来替代效率。(1)时间有效利用率(内部时间出勤时间),依照丰田之时间划分方法,机台在产出状态下的运转时间是内部时间,其余为外部时间。通过时间有效利用率的核实,来促使各单位外部时间得以不断地压缩。
      (2)力大千斤,不能自称,万钧之力,不能自举。由第三方核算真实性和可信度更高,建议将这种日常核算转给事务局,事务局也能经过亲自核算,深入实际,才能真正发现问题。
      (3)算法若改变,相应的管理变更要及时跟进。
      十)算法变一点:
      先问问:集团的营运,是如何从数量优势走向价格优势的,这一重大转变有多大的得失算过吗?如何从我们的优势中取得利益最大化?我们的关帐日期变过几次了,有没有算过到底哪一天才是最佳日子?物管的周转存量,如何从40降低到65又上升到现在的超过40的,中间丢失了什么算过吗?
      再有,车间的降温设施,加上设备安装电费舒适度空间利用等,现在之措施与改变为中央空调谁更合算些?
      再问一问:前些年的铝料减重活动我们花了不小的代价,算过得失吗?我很怀疑减重不到半年,就将减掉的铝料从成本中扣除,而新一轮的报价就会在已经减去了的成本上加上比率去报,这就将我们减重的成果抵消了
      这些都是可以去计算的。
      有许多沉甸甸的问题,因为没有去计较,我们就感觉不到它们的得失有多沉重。
      就在无知无觉中,我们有多少次丢了西瓜拣了芝麻!
      照说成规模的公司,需要最少一位会系统数学演算的数据分析师,会计算有形的资财和无形的资产,为高层的重要决策提供得失上的数理支撑。
      我们是没有这样一个人,但我们总不能忍受一再沿用错误的算法吧?总不能政策的修订都不去演算就决定了吧?总不能一次次眼看着自己没有算计到,白白丢失了机会,干脆算不过就不去算了吧?
     

第008篇 杂文 一点点改变之想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