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九十三章 明悟[2/2页]

毓秀 弄雪天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林旭长叹:“不能立碑……以后再葬入林家宗祠。”
      他为小莫挑了个背山靠水之地,未曾立碑,尽量简单,小莫喜欢简单。
      红尘收敛了他的遗物,从他贴身藏的荷包里,拿出一个小人偶,是自己的,乌发如云,眼波温柔,保养的极好,无一丝划痕,显见主人试试把玩。抱住肩膀,她一瞬间觉得这人生寡然无味,重来一次毫无意义,随即又从x腔里升起巨大的愤怒。
      “我决定了,要Si的不只是夏蝉,若是厉王果然如小莫所言,是林家之祸的罪魁祸搜,更要付出代价!”
      林旭看了红尘一眼,目光闪了闪,“其实厉王不是……”
      yu言又止,神sE却渐渐变得柔和,低声道:“……既然如此,浑水决定要蹚浑水,那我便送你武器一件,既是麻烦,也是护身符,带在身边,一定有用。”
      “你说念念?”
      林旭没有说话。
      失笑道:“他还以为我不知道,他看那个孩子的眼神不同,既亲近,又守礼……阑珊书院忽然来了那么多先生,你也过来,厉王也刻意路过,想来想去,也只能是杞县有什么重要的东西,但世间的宝物,厉王又有什么不能光明正大去索取?还有那些先生们,擅长的东西五花八门,无所不包,大约是为了教养什么人。”
      老参它们整日八卦,说于文波一定是个大人物,住的小客栈每日客似云来,阑珊书院的先生们经常围着客栈绕圈,还企图套近乎,偏偏人家理也不理。
      林旭盯着她:“我觉得我师父会很喜欢你。”此事之隐秘无痕迹,是他亲自设计,厉王也仅仅是怀疑,陈念看起来只是个孩子,他猜到很多人身上,就是没猜是一个b寻常同龄的孩子还要迟钝的小娃娃。
      “你教导念念两年,认真教,拿出你调教罗娘她们的本事,我要他堂堂正正地立在朝堂上,告诉所有人,他很聪明,很能g。”
      “两年?他有七岁吗?”
      “今年十二,只b你小两岁。”
      红尘:“……”
      “还有,以后他不叫陈念,你给他换个名字。”
      红尘叹了口气,终于点头:“说吧,他是个什么身份。”
      “太子。”
      红尘:“……”
      自从她那个玉珏空间莫名其妙地认主之后,别的没变化。就是那些大能说话更无顾忌,她听不懂的也更多,里面还有不少自曝身份的,就出来十多个太子爷。
      所以她现在听见太子两个字。也还是反应了半天,才反应过来。
      “哪国的?”
      “大周朝自诩礼仪之邦,不会向他国讨要太子为质子。”
      但大周没有太子,如今厉王尚未露出峥嵘,朝中瑜贵妃生下的两个皇子最有竞争力。还是同母所生。
      不过,鬼谷高徒都说念念是太子,他就只能是太子。
      没听见怀中JiNg通相术的书灵,刚才还说陈念的面相虽显贵,却也有不妥之处,林旭一声太子,它就立时改口——“贵气b人,贵不可言。”
      …………
      时光如逝水,一晃眼,两年光Y匆匆过去。
      大周朝今年乃是大b之年。
      三年一度。世间学子无不关注,朝廷诸公也要C心,天下风流人物汇聚京师,连其他三国都有学子游历而来,以增见识。
      时值腊月,大雪纷飞。
      京城永安的城门前,来来往往的行人马车数不胜数,外地的士子们大部分已然赶至,剩下的除了那些本来家在京城,外出求学的书院学生。与师长同行,便是路途遥远,半路上遇到些许麻烦,再不然还有寥寥几个家境贫困之人。
      不过贫困的不多。这年头能送孩子读书,最起码也要是耕读传家,能有几亩良田。
      书都读了,再困难也要提前把孩子送来,要不然因为路上耽搁,竟名落孙山。那才真正冤枉。
      “少爷,总算到了。”
      一个小少年在手心里呵了口气,一团白雾涌出来,稍稍暖了下手,少年身边站着一位年轻的举人,大约二十四五岁,这个年纪能中举,绝对算是青年才俊,一袭正经的青sE儒装,外面套着褐sE的大氅,鞋子略微陈旧,通身书香。
      他本是江南士子,就读一所小书院,只是今年他们书院考中举人的唯独他一个,也没有良朋知己结伴同行,只好带着书童孤身一人而来。
      这一到京城,举目四顾,繁华热闹,一时间却有些情怯,心中忐忑。
      这次科举,若是他不能得中,怕是很难再考下去了,以前还好,父兄都在,他读书也有人支撑,可江南去年瘟疫,家中父兄皆亡故,虽说族人对他还算照顾,但还有一个未满七岁的幼弟要照顾,家中又田地不丰,还有几间商铺必须照料,家中琐事众多,哪里能安得下心读书?
      也幸亏他天资聪颖,过目不忘,读书从来不费力,这才能年纪轻轻便中了举,要再拖个几年,他还有没有能力赴京赶考,犹未可知。
      “乔兄,怎么这么早就下车,外面冷得很。”
      乔灵均正四下观望,就见路上遇见的那位夏世杰,夏兄骑着马走到近前,他忍不住心下叹息。
      这位夏兄挺热心的,为人也不坏,怜贫惜弱,一路上没少做些施舍穷人的善事,但大约就是气场不和,乔灵均与他呆在一处,总觉得这人习惯把人分出个三六九等,在不同的人面前言行举止完全不一样。
      “走,带你去我们家别院,今年大b,我家除了我,还有两个旁系的也参加,就住在别院,你也省得找房子,一块儿住过去,离考场近,藏书也多。”
      乔灵均犹豫了下,夏世杰已经跳下马拉着他大跨步地走。
      一迟疑,也就罢了,虽说不想太麻烦人家,但藏书二字,还是触动了下他的心。
      如今科举,一科不过数十人,寥寥可数,但天下士子云集,争夺何等惨烈,若不上心,有才也难中。
      正说着话,后面就传来一阵马蹄声。
      “让一让!”
      乔灵均闻声后退,后面就有一辆马车疾驰而过。
      夏世杰扫了一眼:“是于府的,在咱们永安敢在大街上横冲直撞,也只有那么几家了。”
      他这话说得平淡,可乔灵均还是从他的话语中听到一丝别扭还有羡慕。夏世杰恐怕也希望自己能在这座京城任意纵马奔驰,而不是像如今这般小心翼翼。
      两个人上了马车。
      夏世杰舒舒服服地靠在软垫上,拿出一瓶酒喝,漫不经心地道:“今年进京的士子虽多,不过以你我的水平,大部分大约都不必放在心上。”
      乔灵均一笑。这一路走来,他已经清楚夏世杰心高气傲的很,闻言也不觉得奇怪:“我大周人杰地灵,不知有多少贤才隐居各地。每次大b都有捷才闻名于世,我算哪个台面上的人物,可是担心得很,生怕不能中。”
      夏世杰登时飞了个白眼:“你就是太谦虚了些!”
      这话才说出口,外面就有人吆喝——“来一来。看一看,薛小侯爷亲著之文章,听说小侯爷三年苦读诗书,进步神速,圣上亲赞,说其无需五年,便能为宰相。”
      “再看,再看,妙笔金青新作‘时务策,陛下命令国子监学子必读的。”
      夏世杰:“……”
      他才多久没在京城?怎么一回头顿时多了这些牛鬼蛇神。难不成万岁最近很闲,还有工夫去吹捧几个学生?

第九十三章 明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