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孙武于吴国为将着成‘兵法十三篇后孙武以书中所着成不世之功,名垂青史。后人尊称孙子为兵圣,其所着‘兵法十三篇即为‘孙子兵法
贾申低眉一看,这是一间书房,室内陈设也是极其简单,只是案几坐席左手边列着个小书架,架上下层依次摆放着的‘论语‘大学‘中庸‘孙子兵法‘吴起兵法‘春秋22ff
‘左传‘战国策‘太史公传这些儒家、兵家、史家等常见书籍,是马家祖上相传下来的。
而上层摆放的‘韩非子‘墨子‘老子‘庄子‘淮南子等不常见的书籍却是马超从法家借来,研读、抄誊的。
当然这所谓‘常见也是专指士大夫、世家大族而言,普通庶民家中是见不到这些的,就算是寒族士家也不一定有这许多书籍。
读书、入仕、做官的权利基本上是掌握在世家手中的,普通庶民百姓若想出人头地,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寻常寒族人家若想光大门楣跻身士族之列,除非是家中出个惊才艳艳之人,入了这些士大夫的法眼,结好了世家大族,再由这些世家大族之口广为传诵,取得个一官半职而后苦心经营,广积人脉,诗书传家教育后人。无灾无祸子孙争气之下,几辈人下来或可跻身士族。
而这书更是子传孙孙传子珍而重之是真正的无价之宝啊。由此可见‘积金积玉莫若积书教子‘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这话真真的是金玉良言,百世教训啊。
这也就是世家大族为何能左右天下大势,主一国气数一朝兴衰之原因所在了。
远的不说就说法正在报上其祖父法高卿名号时,连那顽劣不堪的总角小儿也是既敬且畏,孟达虽是因为同法正是同窗好友,而关系密切。
但这其中当然也有法家的名望地位的原因,要知道孟达的父亲凉州刺史孟陀孟伯郎告假回乡之时,听儿子说起自己同窗好友的祖父是名闻天下的大儒时,以孟凉州一州刺史之尊,身后又有中常侍张让这等当朝第一等的权贵撑腰,第一件事都是忙不迭的沐浴更衣,宽袍大袖、高冠博带上门递上名刺府外等候,以末学后进之名拜见听教,生怕落得个怠慢世家名士的恶名。
更莫说他人了,在一般百姓眼中这本地的世家大族实在是比官老爷还要高上几分的。原因自然是这些世家大族士大夫们手上握着的不仅是些田产、商铺这些个经济资源,还有令得常人羡慕、渴望的学问、风采、地位。
而马超虽是大汉伏波将军贵为侯爵的马援的嫡系子孙,但是传到马腾、马超这一支时也只能算是一介普通士族而已。
但就是这伏波将军嫡系子孙这个名头,也令得在孟陀手下为官的马腾身份与一般将官大不一样,孟达既是因为马腾教授自己武艺又看重马超的原因和马家交好,也是因为马家这名传天下的世家身份而敬重马家,只因为权势有一天能得到也有一天会失去,而这种铁打金铸的身份却永远不会改变。
此时马腾,正端坐在主位,手捧一卷‘孙子对着窗口射入的亮光研读,时而眉头皱起,时而做恍然之色。似乎忘记了下手还有一大二小三人侍立,一炷香功夫过后,马腾才抬起头来,淡淡的道:“坐!”
宾主四人坐定,马腾这才问起:“早间贾掌柜提起家中之事,不知你家中近况如何?”
贾申忙施了一礼,恭敬的说道“劳大人垂问,小人唯恐连累家人,书信不敢往来,家人恐怕也不知小人身在何方,音讯全无也不知现下如何了”
“唔?如此,我这便打发几个贴身心腹,去往那渔阳郡走上一遭,一来打听你家中消息,二来事发日久,探知官府动向,兴儿、超儿,你们替我招呼贾掌柜,我去打点一番”
“喏”
说罢马腾起身走出内室,贾申心中感激,连忙道谢。马兴、马超与贾申攀谈起来,贾申心中安慰,话自然多了起来,屋中三人顿时渐渐熟络亲热了些。
“贾掌柜是幽州人士,不知这幽州民风民情比之三辅如何”
“回公子的话,这幽州为大汉十三州之最北,辖郡、国十一,县九十,治所在蓟县。为古之燕赵,其辖地多接近北方,冬季苦寒,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不时受草原蛮夷侵扰掠夺,是以民风剽悍骁勇,多重诺轻生之士…”
三人说了一阵话,马腾便回来了径直
9孙子兵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