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等等,但是四轮车,毕竟比二轮车载重更大,跑的更快,遇到路况不好的时候可以换车啊。
其实主要原因一是价格:马匹太贵,中国古代经常要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而马匹的产地大多都掌握在那些游牧民族手中,通常价格是很高昂的,要想获得大量的廉价的马匹就得发动战争,而一旦发动战争的话,作为战略资源的马匹就更加昂贵了。
以东汉为例灵帝年间驮马大概是一万钱一匹,而战马官价是十万钱一匹,市价是十五万一匹,高过十八万的话卖马的人要坐牢,因为不用法律规定,完全靠市场的话,不知道马匹的价格会上升到一个什么样离谱的程度,大概或许跟现在北京四环内的房子差不多吧。
就好像养牛可以耕田可以拉车就当是买了辆拖拉机一样,养马呢?可以打仗!就像是买了辆坦克!先不说官府的态度,就说你养不养得起吧!
据马超所知,养活一匹马的资源可以养活二十五个农民,想想吧,在动辄饿死人的时代去花费这样的代价养马?屁民会告诉你:有病啊!
第二个原因在马超看来这或许才是最主要的原因:规制,是的!四匹马拉的车逾制了!
二轮马车一般都是一匹和两匹马来拉,四轮马车更大,载重更多,速度更快,当然需要的马匹就更多。
皇帝在重要场合和仪式的时候坐的是六马拉的车,当然通常皇帝也都是坐四马拉的车。
公卿大臣当然是等而下之,就坐一马或者二马的车,所以二轮马车完全够用,久而久之,大家也都习惯了。
没有什么人想要冒着抄家灭族的风险,发明个什么两匹以上的马拉的马车出来的,什么?你觉得皇帝不会计较这种小事?要知道什么明黄啊,朱红啊,图案啊,屋檐几重啊,门口的石兽有什么说道啊,墓葬里有什么陪葬品啊等等这些,事关衣食住行言语礼仪,都有忌讳。
马超和贾申就自行车,额,是蹬车,就蹬车的制造事宜做了仔细的研究和商讨,其实马超大部分时间是在听贾申说,马超偶尔只发表几句诸如,要有价无市,要炒作,要有商标意识之类的话,就是那个银飞马标志。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虽然有瘟疫肆虐,但是马家二公子‘神童马超发明了一种不用马拉,单用双脚蹬踏就能跑的跟马车一样快的‘蹬车这个消息像带着翅膀的银飞马一样传遍了槐里城
另外,据说在二公子马超的建议下马家的蹬车即将开始大规模生产,工坊名字叫做‘同轨车厂
当然,就算是发明了蹬车这种了不起的新鲜事物,马超依然还是被禁足的,而得到消息的法正、孟达、马异、马殷、马广等人也是只能在家里干着急。
只能是用写书信,带口信等方式让下人仆从过来见识,了解一下蹬车,并表示要马超一定要替自己造一辆,而且解禁之后要第一时间骑上这蹬车。
马超也是乐得卖弄,给各人一一写了书信,着力炫耀自己的新发明。
总之有了这蹬车之后,瘟疫侵袭的这段日子,马超总算是过的愉快了一点,大概这跟人们打心底厌恶这种生离死别,惶恐蔓延有关吧。
这天上午马超练完武,读毕书跟大哥马兴飙了一会儿车之后,又骑车来到大门口观看自家粥棚施粥放药,只是刚一出来就看到今日与往日的不同之处。
百步外的粥棚处两个衙役引着一男一女一青年三个道人正在巡视询问,粥棚外停着一辆马车,车旁站着二大二小四个道士,两个大的三十上下身材挺拔,两个小的二十左右斯文精干,棚里的三个道人像是在指点马家下人施药救治患者,马超离的远看不真切三人长相,却能发觉那青年英武精干,女子举止优雅梳流云髻做少妇打扮。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居中那男子,一派仙风道骨端的不凡。
马超多日不得外出,今日得见如此人物自然心下欢喜有心结交,踩一脚蹬车便往前窜去,也不管身边马朗苦苦相劝。
到得近前棚外四个道士只看一眼马超,对这蹬车表示了一下好奇之后,便注视着孔武有力的马朗,脸上隐现警惕之色。
“二公子你怎么来此了?夫人吩咐过你和大少爷不能外出的啊”
粥棚中管家马攀见马超到来忙出来劝阻,又指着马朗训斥道“小朗,此地患者众多你怎么不看好二公子,看我不禀告夫人责罚你小子”
马朗只能满脸无奈地看向马超。
“攀伯莫怪小朗,是我见这位道长仙风道骨大家风范故此过来拜访”
跟马攀解释一句,马超下车,将车随手扔给身后的马朗,转向道人低头躬身一礼“小可马超拜见道长,唐突之处道长莫怪”
a
a
14闭门造车[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