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坦者本名孟达,小名孟坦,表字子平,河内人也。少与高顺识,使双刀、有谋略,出身寒门。早年尝游侠四方,熹平末遇仇杀,为超所救。后感恩图报,终生追随。
第二天一早,在马兴还在熟睡的时候马超、孟达和四个道人清风、明月、秋树、春霜、马超的跟班马朗,孟达的跟班孟德,同张天师、马腾和随从亲兵,还有整日跟着贾申办货游走四方厮混的杨延龄骑马、乘车一行人悄悄到了槐里城东门附近,等待片刻待开了城门,守兵见是马家人而且马腾亲自带队,忙亲自送众人出城而去。!22ff
到得城外马腾叮嘱马超、孟达、杨延龄、马朗一番,说一路上行事一切以天师为尊不得造次云云。
又行礼同张天师和同行道人告别目送马超、张天师一行远去马腾上马带着亲兵绕城而走,竟然是不回家中直奔凉州而去。
由于马超年纪尚小还不曾学骑马,而张天师虽然身体健康但是毕竟年纪大了,路途又遥远不便骑马,所以二人同乘一辆二马拉的马车,由清风、明月、春树、秋霜在前开路,马朗和孟德驾着另一架二马拉的马车拉着众人的行李所需,杨延龄和孟达骑马在后。
一行人出了槐里城打马官道,驰马向前,槐里离长安五十五里路程天黑之前到了京兆长安城,一行九人从长安西门入城,直奔东门而去。
长安城热闹繁华,众人只能勒马慢行,马超还不曾见过这等超级大都市的所在,很是兴奋,索性下车与杨延龄同乘一马,信马由缰边走边看。
走了约莫一个时辰天将黑时到了城东门附近,前方一个道人从路边的一处茶棚里出来远远的向前方带路的清风打个手势迎了过来。
清风勒缰下马二人略一寒暄,这才隔着窗帘向马车里的张天师行礼询问,张天师回了一句二人得了允许,跟后面的马超几人招呼一声,转身向一旁小街转去,行不片刻到了一处小道观。
道观虽小香火却很旺,收拾的干净、整齐总共有二三十个道人,引路道人年纪同清风相彷佛,但是这人的身份却不低,一进道观便吩咐其他道人准备饭食热水,并为个人准备了房间,众人鞍马劳顿一整天洗澡用膳过后,大都睡下了。
马超和孟达二人还是严格按照平日的训练计划练了一番拳脚,又练了自家的枪法两个时辰后累的筋疲力尽,又冲洗了一番倒头便睡。
次日,马超、孟达依旧是天色不亮早早起床,练过拳脚耍了趟枪法这才天亮,洗漱一番,用过早膳后继续上路,出了长安东门一路向东直奔大汉帝国都城雒阳而去。
一路上昼行夜宿,过渭桥、走渭河北岸经长陵、阳陵到达左冯翊郡城高陵,出了高陵再走四百里南渡渭河到了弘农郡最西端的华阴县,到了这里便是到了八百里关中平原的尽头,这里有关中望族弘农杨家,当然还有三辅屏藩名震天下的潼关。
潼关以水得名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潼浪汹汹,故取潼关关名,又称冲关潼关位于关中平原东部,雄踞秦、晋、豫要冲之地,因为潼关地处黄河渡口,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所以成为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进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潼关的形势非常险要,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十二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
过了潼关沿崤函古道,经弘农、渑池、新安共五百里山间谷道至天下知名的函谷关。
出函谷关就出了山了,沿谷水河道的丘陵地走一百里到谷城,谷城转东南八十里便到了河南尹河南县从这里开始连丘陵也没了,总算是到了真正的中原平原,一马平川之地了,由此再往正东一百二十里就到了汉帝国的心脏都城雒阳。
现下已是七月末,天气闷热,一直在山间凉爽之处赶路,倒也不觉得,到了此处确是人困马乏,而且依然天黑,张天师估算路程离河南县也就十余里了,天已大黑了。
赶到城池时城门也已关闭进不了城了,天师示意不走了在这左近找一处村镇投宿,明日早起赶往城里,在城里休整一日,将养马力,恢复精神,后日再走。
众道人面露欢喜之
19雒阳孟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