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说到大型商船,在清朝比较有名的商船就是“耆英号”了,“耆英号”建成于清道光二十六年,属于以人物命名的船舶。其名称来自驻广州钦差大臣耆英。耆英因与英国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将香港割让给英国,在中国近代史上臭名昭著,可是“耆英”号帆船却声名远扬。
      “耆英”号全长近50米,宽约10米,深5米,载重750吨;柚木造成,分十五个水密隔舱;设三桅,主桅高27米,头尾桅分别高23米和15米;主帆重达9吨,悬吊式尾舵。!22ff
      耆英号在1846年由一位英国商人秘密购买,这打破了当时中国有关不得出售中国船只予外国人的法律。该船船员包括30名中国人及12名英国水手,并由英国船长查尔斯·阿尔佛雷德·奥克兰·凯勒特指挥。船上还有一位自称四品官员的中国人希生,估计充其当翻译。
      一般认为,英国人购船目的是以考察、研究中国木帆船的结构和性能,因此花高价购买此船用作远洋航行。另一说是英国为了要弄清中国水师的新式兵船,特意通过其商人秘密购买了与满清水师中最大型兵船同一类型的“耆英号”,经好望角开往伦敦,对其构造特点进行了彻底的研究。
      耆英号有一段传奇的经历,在郑和航海过去了440年后的1846年12月6日,在礼炮声中,注定了没有归途的“耆英号”缓缓地驶出了港口。船上有30名中国人和12名英国人。“耆英”号的远航在香港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所有的人都来到了船上,或站在岸边想看一眼这艘前所未有地试图绕半个地球前往英国的中国平底帆船。出发之前,香港总督德庇时爵士、海军舰队司令托马斯·科克伦爵士及其舰队的所有军官们、驻港英军总司令和大部分香港著名人士全都登上了“耆英号”的甲板。
      1847年3月14日“耆英号”绕过好望角时遇上了一场猛烈的海上飓风。在这场飓风中,“耆英号”证明自己是一艘出类拔萃的海船:它经受暴风雨的能力丝毫不亚于那些在英国制造的海船。
      4月17日“耆英号”到达圣赫勒拿岛。离开圣赫勒拿岛之后,原来准备直抵伦敦,但由于遇上了逆风和海流,它偏离了航线,朝美洲方向驶去;当船员们在长途航行中发现食品和饮水的供应短缺之后,开始变得牢骚满腹,几乎酿成骚乱。于是船长凯利特决定将船驶往纽约。在纽约停泊时,每日参观人数达七、八千人;此后又访问了波士顿。1847年2月17日“耆英号”从波士顿出发前往伦敦,并于3月15日抵达了泽西岛的圣奥宾海湾,只用了2l天的时间就跨越了大西洋──这个时间甚至比美国定期邮轮跨越大西洋的时间都更短。该船在伦敦停靠时,英国维多利亚女皇等各方人士,都上船参观这第一艘到达欧美的中国木帆船。
      遗憾的是“耆英”号到达目的地后不久

第三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