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郎中。他性格诙谐,非常爱才,常出联命对。一次,一个后生与他同名,在唱名时他就开玩笑说:“你怎么和我同名呢?现在我出一联让你来对,对得不好要受罚的。”于是念道: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司马相如,西汉辞赋家。
此联以名同人不同,切合当时现实。后生听了即对曰:
“魏无忌,长孙无忌,尔无忌,吾亦无忌。”
魏无忌,战国时魏贵族“信陵君”;长孙无忌,唐初大臣,太宗长孙后之兄。此联以其名“无忌”,双关两方不要忌讳。李梦阳听了,非常欣赏这位后生的才智,经细心考察,证明确有才能,遂亲自举荐,予以重用。
六、张居正对句得金带
明朝政治家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人。他应童子试时,适逢东桥公顾麟任湖北巡抚。顾麟见张居正乖巧伶俐,因而出对试试他的才学:
“雏凤学飞,万里风云从此始。”
张对说:
“潜龙奋起,九天雷雨及时来。”
顾麟大喜,即解下腰间金带赠送,说:“将来你一定比我更有出息!”
七、于谦幼年巧联对
于谦明朝浙江钱塘人。幼年时母亲把他的头发梳成双髻,有一天他到乡间的学堂去,一个叫兰古春的僧人看到他这模样,戏道:
“牛头喜得生龙角。”
于谦应道:
“狗嘴何曾出象牙。”
过了数日,兰古春恰好路过学堂,见于谦头发梳成三岔,又戏道:
“三角如鼓架。”
于谦对道:
“一秃似擂槌。”
八、云间雁檐前燕与篱边鷃
元末明初文学家王彝,字常宗。他出身贫苦,幼时就很敏慧。有一次,客人命对云:
“天上星,地下薪,人中心,字义各别。”
此对中的“星”、“薪”、“心”音同义别,下联也必须对等才能符合要求,客人本想借此难倒他,谁知他不假思索,即应道:
“云间雁,檐前燕,篱边鷃,物类相同。”
下联中的“雁”、“燕”、“鷃”,也是音同义别,而且都是属于鸟类,对得不错。
九、施盘巧对张都宪
明代施盘,字宗铭,江苏吴县人。家贫好学,颖悟过人。英宗在位时考进士得第一,授修撰。幼年时有人带他去拜见一位姓张的都宪,张都宪出对考他:
“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弓,下弦弓。”
施盘随口对道:
“朝霞似锦,暮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
都宪一听大喜,立即让他进家塾读书。
十、闵鹗元闻鼓而作
清归安人闵鹗元,字少仪,别字屿庭,幼时随父到毛尚书家。适逢那夜鸟云遮月,毛尚书命家人多张灯结彩,并以击鼓催花,又叫陪侍客人的幕僚出联属对,以助雅兴。幕僚出对云:
“元宵不见月,点几盏灯为山河生色。”
满座高官名士,正在苦思之际,闵鹗元听到鼓声阵阵,于是上前高声对道:
“惊蛰未闻雷,击数声鼓代天地宣威。”
原来那天正好是惊蛰节,闵即景作对,可算佳作。
十一、如此“白卷先生”
某贵族子弟,花钱捐了个监生,实际胸无点墨,有一次,国子监祭酒勒令他考核,他生气极了,在试卷上用大字写道:“因怕如此,所以如此,仍旧如此,何必如此,直免如此!”
阅者觉得好笑,想给他对出下联,一时苦无可对,后查书见唐朝末年韩建为华州节度使时,因怕僧人生活不检点,特设一个叫“僧正”的来管理僧人。谁知所选“僧正”的行为就很不正,致使僧人更加肆无忌惮。韩建闻此,当时批道:“本置僧正,欲要僧正,僧既不正,何用僧正,使僧自正。”
此虽可为下联,但字句之间尚嫌不甚工整。
讲几个笑话,轻松一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