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水库,本来一百多亩的过水面积,竣工后会扩大上十倍。工期从1956年开始,目标1966年竣工。而53年,赵野调走了,所以这个工程由李征牵头筹划,杜俊修批复,具体执行由李闯和陈觉经手。
     方案其实很简单,把黑龙潭周围所有的山谷全部挖低,地势低洼的十几个村庄搬迁到国道边上,然后在幕阜镇的三口村,大桥镇的吴家村北各修一个大坝。那时新中国在长江以北几乎没什么重工业,如此重大的水利工程没有任何机械的辅助,纯靠人力是非常艰难的。最开始的搬迁工作是由镇政府配合完成,然后隘城的两个营成了工程队的先锋。但两年后发现黑龙潭的水位暴涨,于是一度停工。直到1958年,水位才退下去,但先前挖好的那部分又被幕阜山上的巨石和淤泥填满,相当于白干了两年。而且工期已经过半,执行方才意识到工作量之巨大,于是政府从各村各镇号召百姓加入工程。为了吸引足够的劳动力,陈觉提议给百姓发粮。李闯去跟李征请示两次后均遭拒。最后一次拖到59年底李征突然改变态度,一口答应了下来。坊间传闻吴恙出面去找了李征,他才同意的。李闯勤勤恳恳,吃住和老百姓一起,陈觉则亲自指挥部队的士兵一起做最苦最累的活。但即便如此,一直拖到1963年还是没能完成工程。为此陈觉和李战两人都受到处分,并被踢出了团队。转而由信任的副县长周冬青接管。
     周冬青是湖北人,工程兵出身,有过路桥的修建经验,本人做事踏实有序,但脾气有些耿直,一上任就唱反调。李征怎么说他也无动于衷,后来和杜俊修一起找他谈了好几次话,他才挑明态度。意思是幕阜山是天然溶洞,里面的水源丰富,没隔几年一定会有山洪,这个工程如果没有大量的劳动力和机械设备的辅助,是无法靠人力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的,而且之前的工程成果目前已经被几次山洪摧毁殆尽,几乎等于推倒重来。他甚至单独找到杜俊修,认为李征有故意刁难陈觉和李闯的嫌疑,但杜俊修批评了他一番,让他“不要破坏同志间的团结”,而是把工作的重心放到水库的修建上。周冬青十分抗拒,但是他也答应会仔细研究方案,要做就要做成功。到了1965年,工分制正式实施,周冬青抓住机会,和李征杜俊修商量每个劳力的公分问题,他建议18岁以上,50岁以下成年男子每天从10公分提高到15公分,女姓从事体力劳动者也拿15公分,后勤的12公分。他心里盘算着等李征拒绝他,他就直接去找杜俊修,大不了上报到柴桑,豫章。没想到李征回他:”你是对的,近三年黄河蝗患水患,长江沿岸大旱,我们应该考虑水库劳力的生活问题。“第二天不仅他本人盖了章,而且拿给杜俊修,又让他也盖好章之后,亲自送回给周冬青。
    喜欢。
  

第254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