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刚刚经历过三年困难时期,恢复生产伊始,云南,四川,河北几个省大旱,很多土地尚未完全恢复,必定有些闲散的劳动力,我县水源尚且丰富,山脉纵横交错,百姓勤劳聪慧,即遍在天灾时期,也能靠山水养人,不至于大饥。此时如果发出邀请,吸引三到四千人迁来我县,能解此围。”
     杜俊修的眉头悄悄地松开,他觉得李征的话非常有道理。但说吸引就能吸引得来吗?“李征同志,这说起来容易,操作起来也不简单。”
     “我们可以通过亲戚,退伍老兵的关系网,知青的委派系统里研究研究。***不是说过——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有作为的!“
     周冬青虽然一直不喜欢李征文绉绉的腔调,但他的思路确实是很清晰的,眼下怕只有走这几条路才能破局。
     “李县长说的好!我强烈支持!“周冬青举起手,旁边几个干部也都不约而同的举了手。
     李征抬头看着杜俊修,以前的恩恩怨怨似乎都不在意了,就是想办成这件事。杜俊修点了点头,“陈副县长负责联系宣传部,袁副书记明天去一趟柴桑,我和李征明天调车去豫章……”杜俊修精确地布置着,李征一直盯着那份提案里的一行字——水位永久性将上涨23.4米,坝高61米。
     人员陆陆续续的到来,机械也很快就位,各村各镇有很多年轻人为了挣取公分,十分踊跃地投入到兴建工程里。一些四川河南的老百姓也带着子女加入到工程队伍里,各村各镇妥善地落实了乔迁的工作。为了提高劳动的积极性,周冬青还在工地上掀起了劳模的评比活动,除了宣传规划的工作,知青们也参与到热火朝天的工作中。从1965年到1975年,工地上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劳动模范。
    喜欢。
  

第255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