趟煤矿。”
“今天回来不?”
“可能要值班,你们吃,别等我。眉子燕子你们两帮着妈妈照顾弟弟。”
冷峰没有去煤矿,反而是朝幕阜山的方向走了。他穿过黑龙潭的时候,看见水库里的鱼群乱游,一些野鸭都从山脚下游到了岸边。他沿着许久没有走过的山路,和几乎已经分辨不出台阶的陡峭小径向着幕阜山顶攀爬,身上的衣服汗湿,又被体温蒸干,反反复复,但他没有犹豫,努力地朝着林场的方向走去。花了四个多小时,才到了幕阜山顶,他必须再往西走两个小时,才能到幕阜山林场。
幕阜山林场是隘城第二大的林场,但在山多的赣北却是排不上名次的。虽然幕阜山山体多岩石,又有峭壁林立,但山顶的地势却是凹陷的,有一大片自然生长的林地,主要以松,樟,株为主,因为人迹罕至,生态原始。也没有什么人居住,因为一开始交通不方便,林场的护林员不多。幕阜山林场海拔一千多米,要说采伐成本是极高的,70年代末从担秋修了公路上山后,条件有所改善,林场才迎来了人员的高峰。最多的时候曾经有二十来个人,林场的场长是冷峰的故人。他就是芝板曾经的生产队长洪援朝。他之所以离开芝板村,跑到人不睬狗不理的幕阜山林场,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和李杨之间的矛盾。冷峰本和洪援朝没太多交集,但自从石磙子的事情之后,两人多了些来往。后来李杨打压洪援朝的时候,别的生产队长唯恐避之而不及,惟独冷峰常替他说公道话。洪援朝是个直来直去的人,受了气就喜欢在公开场合说李杨的坏话,一来二去,他生产队长就干不下去了,刚好林场有个空缺,他又是喜欢在山里生活的人,就拿了人家都不要的差,不想因祸得福,到了八十年代林场第一次改革,全面推行了场长负责制,林场场长再不是一个拿着猎枪的普通护林员,反而是生产,经营,管理的中心,责任和权利统一了,并且允许林场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开设生产门路,兴办产业也是允许的了,他不光算是国家干部了,甚至和担秋的木匠一起办了家具作坊,可以往隘城和龙头镇销售木家具,虽然收入算幕阜镇的,但他好歹有了奔头。洪援朝是个记仇的人,但记仇的人一般也记恩,当初冷峰经常帮他说话,替他挡李杨的冷枪暗箭,就记了冷峰的恩,时常下山回芝板的时候路过李家庄,捎带一只野兔,两只野鸡给冷峰。冷峰会让刘新华挑几只好些的南瓜,冬瓜,放在洪援朝的篓筐里,也算礼尚往来。但到了八十年代末,林场迎来第二次改革,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强化人员的精简原则,而树木的砍伐也渐渐开始控制。一下子很多人都离开了林场,不说一落千丈,但洪援朝却是没那么活络了。好在他早已看破,时至今日,只乐的过个太平日子。
喜欢。
第301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