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925章 明志[1/2页]

大明嫡长子 皇家雇佣猫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对于载垨来说,总是会有这么一天的。
     他在皇帝面前说出的话、讲出的事不可能每一句、每一桩都能经过精细的设计。
     这一次严颐寿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危险。
     皇帝在利用王朝需,这一点君臣之间都是有默契的。
     既然王朝需确实‘坏,那么拼上性命都要一搏的严颐寿在皇帝的眼里就是真心为了国家。
     只要做到这一点,他便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更不要提严颐寿三十多年来久历宦海,虽不是风云人物,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总是错不了的。
     现在的问题是载垨。
     姜雍等一众臣子在府上有些愁眉苦脸,江南这一行哪里是这么容易的?
     载垨也被他们渲染的氛围弄得有些害怕,于是偷偷做了些多余的事情。
     这些围绕着他想办法的臣子们还不知道,
     但朱厚照已经率先领教了。
     他回到后宫之中后,见了宁妃怀笑和昭妃怀颜。
     复杂的话术不必多提,但话说到最后还是强调老大忠心孝顺,不会有其他的心思。
     朱厚照到后宫之中本就是图个清净,结果还是听她们说前朝这些狗屁倒灶的事,于是心情更加沉重。
     更让他觉得有些恼火的事,前朝相争的火已经烧到了后宫之中。
     但是他耐着性子听完了,没有当面发作,
     回到乾清宫之后,立马变脸,说:“后宫不得干政,这是朕一向的规矩!是哪个嚼舌根的把前朝的事告诉朕的后妃,弄得皇家内苑流言四起、纷乱不断!!叫朕查到,朕非狠狠地处置他一顿!”
     其实他心里明白,不就是因为没有立载垨为皇太子么?
     这件事是他没有‘按规矩办事,拖得久了,各方按捺不住,所以断断续续的生出是非这是必然的。
     但老大明显才能不显,他其实已经不太属意于这小子了。
     这件事倒要好好筹谋。
     想当年强硬如永乐皇帝想要立自己的次子为太子,都被文官所阻拦。
     后来的万历皇帝想要立福王也是阻力不断,直至最后都没有成功。
     冷静下来以后,朱厚照开始思考。
     张璁……其实是不能办成这个事的。
     张璁现在是坐在火山口上,差的就是一次爆发,如果以他强推此事,那旧账加新仇,指不定要出什么乱子。
     他倒不是害怕了这帮臣子,
     主要是明显选择阻力更大的办法,这不是脑子有问题么?
     猛地想到这里,朱厚照忽然有一种念头,就是差不多要到时间放弃张璁了……
     其实手段么,
     正德天子从来不缺。
     就说这货币改革,
     朝堂上王朝需抗住弹劾平稳过关,而严颐寿反倒被皇帝训斥了一顿的消息不胫而走。
     这种标志性的政治信号一出,各个地方的官员都知道怎么办了。
     锦衣卫、东厂在大明的东部省份不断游弋,王朝需又蹚出一条路,接下来还用说么?
     第一、写请罪疏!
     王朝需官商勾结能说,他们为什么不能说?
     非得等到插上门的时候再后悔?
     或许也会有人这样,但模仿王朝需的绝对不少。
     第二、报货币改革的进展。
     不然得话,凭什么能够脱罪呢?
     于是乎一种请罪风气迅速从北方刮向南方,
     仅以应天巡抚王守仁知道的,江南一地就有两位知府、七位知县上报了请罪疏。
     “不止如此,越是请罪请得快的,回过身改革货币之时越发‘不择手段。”
     时间来到八月份,
     南京城中,因为吃货币改革过程中挂落的人家已然不少,门牌上挂着白布的甚至都不属于什么新鲜事。
     “朝廷说的是自愿兑换,他们却强令百姓限期兑换,这等事不好明着做,那便暗里搞,越是迟一天,越是刁难兑换的百姓,以此达到强迫的目的。
     朝廷规定过渡期一年,但是官府却明里暗里的允许商家以新钱计价则贱、以旧钱计价则贵,故意营造出一种‘喜新厌旧的氛围。
     等到有人不服,官府则全部以阻挠货币改革的罪名从重处置!仅在南京一地,一天就能定下20人的冤罪!”
     王守仁的耳朵里不断传来属下的激愤之言。
     其实他自己明白,
     “矫枉不可不过正,事急不可不从权。皇上用上这样的手段,推动货币改革的目的总归是达到了。”
     “那么那些被冤枉的人呢?”
     王守仁说:“做事情仅凭几句圣

第925章 明志[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