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七十三章 始料未及[1/2页]

我有一座彼岸阁 布衣老九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碧凝宫这场小朝会,三省主官和户兵工吏四部尚书均在场。
     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重建楚州和凉州御敌二事上。
     其实说来说去,还是经过接连几番大劫后,国库空虚,入不敷出。
     一南一北两件关乎天下的大事,哪一件不是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
     黑水城几十万大军,每日所耗粮草甚巨。
     蜀州和泰州的粮草,之前运往神都解了燃眉之急,本州之地的粮食,怎么也得等到明年丰收,才有希望再充盈含嘉仓。
     尤其是蜀州,还要节衣缩食地供给楚州移民……
     幸好姜叔夜不知从哪儿搞来了几百万石粮草,这才缓解了黑水城的危急。
     如今,朝廷哪儿还有余力重建楚州。
     但是不愿入蜀的百姓,大有人在。
     朝廷又不能强制迁徙,只能任由其进入临近的越州,或是在旧地艰难生存。
     为此,已经发生了不下几十起民变。
     那可是几十万百姓啊!真要是被逼造反,本就及及可危的越州岂不是第一个倒霉。
     以右相孙玉璞为首的一拨人,主张攘外必先安内。
     毕竟黑水城两军对峙,尚未爆发大战,可再僵持一段世间。
     楚州事态严重,一刻也耽误不得。
     虽说一时半会重整河山不太现实,但起码能让百姓看到希望。
     而尚书台廉仲和新上任的中书令,则是主张先平定凉州,除去后患再着手重建。
     二位宰相之言,皆有其道理,没有对错之分。
     姜婉儿则是偏向于廉相的提议,毕竟黑水城是蜀州和中原的门户。
     一旦城破,那东夏面临的可是亡国之祸。
     至于遗留在南方的楚州百姓,大可在几州筹集粮草,安抚民心。
     姜叔夜瞧着朝堂诸公争得面红耳赤,笑呵呵地摩挲了一下自己的怀间。
     有“造化神镜”在,他们还愁什么?
     自己本来就打算了解神都之事,先去凉州助战。
     看来计划得变一变了。
     毕竟有屠帅坐镇的黑水城,一时半会儿不会让北虞得逞。
     还没等小侯爷开口,一直沉默不表态的兵部尚书荀乐开口道:“各位也不必再争了,有姜家三郎在,楚州和凉州,危局可解!”
     右相孙玉璞一愣,看了眼他,诧异道:“荀尚书这话是什么意思?难不成竹九还能再变出几百万石粮食以解楚州百姓之困?”
     御史中丞王哺接着道:“姜司丞的本事,大家谁不知道,助老侯爷击退北虞倒是有可能,可楚州一事,怕是有心无力了吧!”
     此时,几位凤阁重臣也纷纷投来狐疑的目光。
     包括姜婉儿,也表示怀疑。
     “各位,你们太小看竹九了,他之前能解决黑水城的军粮,如今,楚州一事,自然有这个能耐。”
     荀乐说罢后,双眼微眯瞧着姜家三郎道:“你说呢?”
     姜叔夜是真猜不透这位老熟人。
     难不成那晚仲秋宫宴,被他瞧出来是自己的手笔?
     不可能啊,造化神镜的事儿,他连阿姐姜婉儿都还没来得及说呢!
     算了,计较这些也没什么用。
     于是朗声道:“荀尚书说得没错,我的确有办法解决楚州的事,待我这几日处理好手头的杂物,便启程南下。”
     几位重臣离开碧凝宫后,姜婉儿拉着他问道:“和姐姐说实话,你还能变出粮食?”
     姜叔夜哈哈一笑:“阿姐,你想多了,那些粮食是三郎在老君山偶然发现的,乃是端木一族囤积了数年所得,不过重建楚州之事,你大可放心,不过就是眨眼功夫……”
     “啊?”
     “你就等着看好戏吧!”
     姜叔夜说罢,从芥子袋里拿出传国玉玺,交还给了二姐。
     “对了,明日封后大典,我和甄柔恐怕还不够,所以又找了位金刚不灭的高手。”
     姜婉儿叹息一声:“什么中宫皇后,我才不稀罕呢!不过是为了名正言顺的驾驭群臣,况且宫里已经有那么多靖玄司的人在,你还担心有人会对我不利?”
     “以防万一吗!”
     姜叔夜嘿嘿一笑,旋身冲着殿外高喊一声。
     “进来吧!”
     俄顷,外面进来一位身着朱雀司制服的年轻人,浓眉大眼,英俊不凡。
     姜婉儿一抬头,面色不悦道:“怎么是他?”
     年轻侍卫肃然一拜:“朱雀司左小棠,参见皇后娘娘!”
     

第一百七十三章 始料未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