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18章 群臣震怒[1/2页]

大明伪君子 南墙的那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覃昌上下唇开合,尽量使自己语气平淡,不带任何个人色彩。
     不过真的很难!
     作为知情者之一,这篇“万民书”他还是第一次读。
     心里却对这个素未谋面的县令早已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货越是把开头写得沉痛无比,越是能衬托出皇明列祖列宗的天纵之姿,怎能不让皇爷高兴得不要不要的,实在是个拍马的天才,咱家可得认真揣摩,下力气结交。
     “当是之时,臣正苦思冥想,突然县衙内狂风大作,飞少走石,屋瓦纷飞,俄而天发雷霆,闪电纵横,神威莫测……”
     百官心里都不知该怎么吐糟了,这尼玛是什么“万民书”,是志怪话本吧?
     “待微臣从惶然中惊醒,却愕然发现,《太祖高皇帝实录》已莫名翻至洪武诰命篇,二十四年八月,太祖高皇帝下政令废除私牙,令各处邸,店,牙合而为官店,商人货物贮于其中,即纳税后从其自相贸易。”
     众官莫名其妙,这县令是脑子搭错线了还是怎么的。突然说什么废除私牙,这跟救灾有毛线的关系?
     “微臣初时略感神异,细一思之,莫非祖宗怜悯我江泉百姓,指出了一条明路?于是臣顺着这条政令细看太祖高皇帝之后所发之诰令,果然祖宗保佑,原来冥冥之中,列祖列宗早已对天变布置有成法也。”
     祖宗早有成法?我怎么不知道?百官心里如同百爪挠心,疑惑重重。
     大家都是饱读诗书的,你这样当面吹牛,以为比所有人都牛的自信心是从哪里来的?
     “太祖曾云,祥瑞灾异,皆上天垂象然……朕命天下勿奏祥瑞。若灾异即时报闻,官府统筹物资,令富庶者乐而捐之,贫者出力重建……”
     没错,这是太祖原话,不过也只是说说而已嘛,千百年来都是这样做的,要说是成法也并没有错,不过这种大而化之的话,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有用么?
     “微臣喜出望外矣,幸赖吾皇天恩,福泽深厚被于天下,当此天降大灾之际,祖宗显灵,指示吾等战胜天灾之法。”
     所有人都在心里破口大骂了,这他玛的跟战胜天灾之法有什么关系!
     莫要以为别出心裁的拍了几句马屁,就能把百姓家破人亡的现实一笔勾消。
     原本咱们还不知道江泉小县有你这等无耻之徒,既然自己撞到枪口上,就怪不得咱们做言官的拿你祭刀了。
     “于是微臣连夜布置,按祖宗之法布置,严管治安,防止有乱民滋事,审查本县牙行,禁止私粮生丝等物出境,一面召集县内大户以及乡贤士绅募捐,同济时艰……”
     众人竖起耳朵,生怕漏过了一个字。
     然而很令人失望,都是些老生常谈,因循守旧,完全没有新意,这就是祖宗成法?
     这马屁也拍得实在是……一言难尽。
     尤其这位把希望全放到“募捐”身上,天下奸商的德性又有谁不知,简直是与虎谋皮嘛!
     “吾县一众乡贤及商人俱都深明大义,感念吾皇恩德,人人踊跃解囊,共募捐所得现银……”
     覃昌在这里停了一下,他虽然早已知道了募捐所得数字,这会仍然是再次震撼了一把。
     “乐捐”?到这里,大家有些听出味来了,天下哪有人会“乐捐”的,分明是上了手段。
     看来这县令是使了些手段的,想必募捐所得不菲,应该差不多够救灾了吧?
     不然不敢跟皇帝报喜,还玩了这么一出“百姓代表”上“万民书”的戏码。
     众人恍然,算是看出来了,这万民书分明就是表功奏折嘛。
     江泉县毕竟是江南上县,受灾也不算很重,这位县令想必是用了些手段筹集到了足够的救灾款,安排好了民生,这便屁颠屁颠的跑来向皇上报喜来了。
     本来俱是受灾,也没什么报喜可言,可一比较其他受灾县府,也算是矮子里边选将军,出挑了。
     一想到这里,众人就跟吞了一只苍蝇似的。
     这家伙拍马屁的能力也太过份了点,这点小事都捅到皇上那里去了。
     不就是仗着江南富庶吗?不就是盘剥到了一两万两银子吗?至于这样?
     实际上,众人不爽之余也是多少有点酸溜溜的。
     大家都知道,能在江南发家的大商人可不是一般人,都是背景深厚之辈。
     以区区一县令之能,从这些铁公鸡口里抠出一两万两银子,实在是了不起的壮举。
     想到这里,大家也能理解了为什么这位县令要火急火燎的报喜来了。
     本来就受了灾,今年的钱粮赋税

第218章 群臣震怒[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