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41章 堂堂九品[1/2页]

大明伪君子 南墙的那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小不忍则乱大谋。
     师爷就是师爷,这份职业注定了是玩脑不玩力的。
     刘师爷才一热血上头,马上就止住了自己的冲动。
     不得不说,狱中那段坎坷的人生经历让他学会了很多,很多,尤其是忍……
     如果不能忍,他光是活下来就很吃力了,他早就想通了这个道理,所以现在活得很好。
     人可以冲动,但不能把自己的脑袋当成鸡蛋去碰石头。
     刘师爷冷静了下来,大丈夫斗智不斗力,他并不是没有机会,而且机会很大!
     因为他看出来了,这些人确实是官兵,而且是精兵,当然,只要是大明的兵就好。
     “原来是王捕头,你可知道你此时的行为简直如同造反,这可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你当老子是吓大的!王巡检很是不屑。
     王捕头是从来不和文人讲道理的,尤其是刘师爷这种半吊子流氓,半吊子自封的文人。
     王捕头对付对手惯常的手段就是直接动手,先拿下再说,讲道理什么的是上面的问题。
     不过当王捕头成为王巡检后就不同了,因为是官了啊!
     巡检是官,九品武官也是官,是官就要讲官场规矩,讲究名正言顺,师出有名。
     而且做了官之后,他就需要独挡一面,不能再时时有人罩着,很多事需要独立处理的。
     这本是王巡检的弱项,好在他的引路人方唐镜是这方面的行家。
     王巡检通过孜孜不倦的摹仿学习,总算是达到了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的境界。
     此时对付刘师爷这种不入流的“师爷”,倒也不怵。
     于是王巡检同样打起了官腔道:
     “本官身为江泉巡检,行使巡察之职本就是朝廷体例,何来造反之说,倒是你姓刘的‘大不敬案件仍在审理,竟敢内外勾结,私自越狱,今日撞到了本官的枪口之下,难逃森严王法,哈哈,哈哈。”
     对于自己竟然能有理有据的说出这一番道理来,王巡检大是得意,忍不住哈哈大笑。
     巡检?呵呵!刘师爷冷笑道:
     “原来王捕头还不知道,昨夜周县令纵火焚烧罪证,已被巡按大人和锦衣卫大人拿下,押解入松江府听勘。
     此时江泉县由吕县令署理,彭主簿协理。
     吕县令已经为咱们这些,不愿与周鸿恩沆瀣一气同流合污而被诬陷入狱的,吏员及六房上下全部平反昭雪。
     同时,对于以你王捕头为首的,一众周鸿恩爪牙全部革职查办,你和几名班头虽得到消息逃窜在外,却已是上了海捕文书。
     你现在不过一区区逃犯,身死族灭不远,还敢私处聚众设卡,形成造反!
     你一个人死不要紧,千万不要连累了这些无辜的官兵!”
     刘师爷越说越疾言厉色,为的就是要让四周这些“受蒙蔽”的官兵们知道真相。
     在他的固有印象里,官兵再怎么精锐,本质上也不过是吃皇粮混日子罢了。
     除非实在活不下去,否则哪里可能跟着一个完全没有前途的“反贼”混,甘冒着杀头灭门的风险呢!
     只要自己“振臂一呼,晓以大义”,这些人还不屁颠屁颠的倒戈?
     为了增强说服力,他还举起了装银子的包袱,看向了四周,大声道:
     “弟兄们,我代表江泉官府,江泉父老来看望你们来了,这里面有五百两银子,是我们江泉百姓的一点心意,我们知道你们是被姓王的反贼所蒙蔽,现在,我宣布,谁能拿下这反贼,连升三级,赏银千两,绝对不愁荣华富贵……”
     既有煽人亲情,又有名份大义,还有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如此三管齐下,这姓王的也只能乖乖束手伏法了。
     仓促之间就能想到如此绝妙的反制之策,刘师爷实在是对自己佩服得不要不要的。
     如果是寻常卫所士兵,搞不好真要被他说动,大家都是混饭吃的,犯不着玩“造反”这么高难度的技术活吧?
     只可惜王巡检并不是反贼,什么重赏也伏不了他的法。
    &

第241章 堂堂九品[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