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小兄弟有高见吗?“
方唐镜道:“小弟颇喜诗词,方才无意听两位高贤论道,不由想请兄台指点一二,这本《燕对录》乃是李西涯公所作,小弟才疏学浅,看不出其中奥妙,尚请两位指点迷津。”
李西涯就是李东阳,李东阳少年时便名满京师,三岁能文,五岁起便数次面君,七岁便由景泰帝指定入国子监读书,十七岁考中二甲第一,此时执京师文坛牛耳二十年矣,素来被人称为茶陵诗派大宗师。
那文山兄甩掉手上的书,接过《燕对录》,才翻了两页,便啧啧赞叹道:
“看看,看看,这才是真正的大家诗词,西涯公不愧海内之望,真真好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方唐镜又拾起这位文山兄扔下的诗集,看了看,顿时讶然道:
“呀,这本《怀麓堂诗钞》,不正是西涯公近期所出之诗集么?何以他近期出的诗集反不如少年时所作,照两位高贤所说,李西涯公莫非学问越学越回去了么?”
什么,那本被自己批为狗屁不如的《怀麓堂诗钞》竟然也是李东阳所作?
文山兄忙抢了过来再看,封面上面竟然没有写明作者,要到作者序的最后,落款上面才写着“李宾之”三个字。
这时才想起来,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
二人看了,顿时满脸胀红,拿书的手僵在半空。
另一人强自抢白道:
“李,西涯公的诗集……我们当然知道的高下的,要你说来捧臭脚!你才读了几本书?懂什么天高地厚?考上了秀才没有?就敢大言炙炙?我难道会告诉你,我二人堂堂监生会不知道吗?”
方唐镜笑了笑,觉得这厮到了这个时候仍然不放弃,倒也颇为有趣。
这时书肆里不少书生也闻风而来,听了这么一出,不由相视笑出声来,那两人实在无话可说,掩面而走。
书铺的掌柜这时也被惊动,见状便迎了上来。
掌柜看方唐镜虽然十分年轻,服饰也算低调,但却是最新的奢侈布料,并且这年轻人看似随意,气度都是相当不凡,远远的又有孔武有力的随从跟着,便以为是某公侯府的贵公子微服。
掌柜便殷勤地道:“不知公子要买什么类型的书籍?本店有最新的翰林院正宗范文,历代会试殿试文府大全,主考点评集。另外本店笔墨纸砚俱是精品,龙江的砚台,福建的竹纸,徽州的松香墨,湖州的狼毫笔,必不会让客官失望。”
掌柜如此热情,方唐镜便笑道:“我也是准备赴考,看看有没有各地名家的时文?”
掌柜听说是要参加殿试的考生,不由肃然起敬,忙应道:
“有的,有的,公子请稍坐,我让伙计给您找找,就算咱们家没有,也能从别的店里调来的,不浪费公子时间。”
“也好。”方唐镜当下随掌柜的来到了会客处。
坐下后,掌柜上了茶水糕点,打发了两名伙计去找书。
如此年轻的考生,实在是前途无量,只不过掌柜有些狐疑,不记得今科中了会试的除了解元郎之外,还有这么一位年轻的考生。
两人闲聊了一会,掌柜便不动声色地打探方唐镜来历。
方唐镜随口说自己蒙荫得入了国子监,侥幸今科中了二百八十多名的会试,现在正为准备殿试作最后的冲刺。
掌柜听说方唐镜是蒙荫出身,两只小眼珠都笑到看不见,谁不知蒙荫的都是败家仔,于是顺着杆子狂拍道:“小人一看公子面相,就知贵不可言,必有出将入相之日。”
面对方唐镜这样潜在的大主顾,掌柜又加派了两名伙计,卖力地给方唐镜抬来许多书籍。
掌柜拿起一本大本头,殷勤地介绍道:
“公子请看,《大明百年时文录》此书乃杭州府三十五名举人联袂编撰,集本朝时文名家之大成,书分二十三卷,收录了自太祖至今日的五十多位制艺名家文章,甚至还有新科会试前十名的文章。实乃当今科场宝典,不读这些文章的,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读书人啊!”
听说连今科前十的文章都有收录,方唐镜不由想看看自己的文章处于什么江湖地位,便翻开目录细看,然而直看到了末尾,也没看到自己的名字,不由问道:
“掌柜的,怎的没有方会元的文章?”
喜欢。
第601章 逛逛书街[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