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儿子从小就听话”、“成绩一直很好”、“我根本没有操过心”这种自卖自夸的话,内心自卑的母亲难得有扬眉吐气的时刻,就让她多享受一阵吧。
     这几天,唐明耀也在到处串门。
     一是马上开学了,临走前给大家拜个别,二是应大人们的请求,给左邻右舍的孩子们传授点“读书经验”。
     经验他随便说了些,不知这些家伙听进去了没,倒是有一句话,他让各家的大人小孩们都印象深刻——你们家有旧信封吗?
     那啥,借着这个机会,他挨家挨户把邻居们留存的信封都翻遍了,剪刀咔咔不留情,搜刮了一大堆邮票。
     回家一数,邮票数量直线上升,突破了200张大关。
     遗憾的是,重复的有点多,这让唐明耀心里略有不爽。
     8月27号。
     离进城还有4天。
     一大早,母亲就从柜子里搬出两袋稻谷,说:“你走了我一个人打米不方便,今天你跟我一起,背点谷子去打了。”
     打米是农村的土话,意思是给稻谷脱壳,把谷子打成可以吃的米。
     打米需要打米机。
     这玩意在唐明耀的村里是个稀罕物,全村就一两户人家里有。
     于是自然而然的,发展起来一条商业链——家里没打米机的,需要打米时就去那两户人家里,请人打米,按稻谷重量给一定的机器使用费。
     唐明耀母子俩今天就是要去别人家打米,目的地:隔壁生产队的罗家嘴。
     母亲把两袋稻谷分装成三袋,她自己背一袋半,让儿子帮忙背半袋。
     唐明耀背上背篓试了试,不算重,大约只有三十多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母亲那些却是有一百多斤重。
     两人带着唐凌风这个拖油瓶,在山路上爬坡上坎,走了四五里,远远看到前方树木掩映间,一座欧式小洋楼露出了一角。
     那是土豪罗志家的房子。
     四层楼,花园式庭院,专门在城里请设计师设计的,修的时候还来现场监工。修成之后,雕梁画栋,成了村里一景。
     “据说花了四五十万……”
     “都是他老婆前些年在特区卖挣来的,后来还自己当鸡头,这样的脏钱,给我我都不要!”
     这些话,村里人背地里传得似模似样的。
     唐明耀心想这就是典型的羡慕嫉妒恨,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说句不好听的,就罗文溪她妈妈那体型,真能卖得出去?造谣者连基本的逻辑都不要了。
     今天,唐明耀和母亲就是来罗志家……旁边那户人家里打米。
     土豪才看不上打米收的那点电费!
     到了地头,打米机正在高速运转,皮带拖着两个油光发亮的钢铁轮子,把稻谷从上面的大斗里吞进去,把米和糠从下面的出口分别吐出来。
     唐明耀放下背篓,站在地坝里那个没装水的石头大缸上,往隔壁眺望。
     砖砌的院墙,两米多高,顶上种满了防贼的玻璃渣,越过院墙隐约可见院子里的观赏树、草坪,以及一个小型游泳池。
     四层欧式小洋楼就在院子的正北方位,每一层正对院子的方向,都有一个精致的大阳台。
     唐明耀从最底楼一层层往上看,在三楼的阳台上,意外看见一个青春靓丽的身影,也在那里眺望着他。
    喜欢。
  

第11章 录取[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