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93章 尾流抽头 第一章 )[2/2页]

车神代言人 无限循环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有任何的大意,可以说发挥出自己的全力,却依然没有办法甩掉张一飞。
     虽然张一飞在后车,有着赛车尾流的优势,但同样自己也有着法拉利赛车性能优势,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打平的。
     中国小子短短三天时间里面,到底怎么做到这种进步的。
     舒马赫在内心里面疑问了一句,毕竟第一天练习赛能明显感觉到张一飞走线的生疏,圈速也是十名开外。结果三天之后的正赛,就如同印第安纳波利斯赛道的老手,走线已经不弱于自己,进步的有点惊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舒米,提升速度,尽量甩掉后面的车手飞,蒙托亚出站之后单圈极快,不要给他追上来的机会!”
     法拉利车队策略组,发来了一条赛道指令,他们希望舒马赫不要用挡车的方式去领先张一飞,而是直接把对手给甩掉。
     就如同张一飞所想的一样,法拉利车队策略组,其实也是把蒙托亚,给当作了美国站的最大对手。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他出站之后的单圈,比现在的张一飞跟舒马赫,起码快了0.2秒以上。
     诚然这里面有互相缠斗导致的原因,但蒙托亚靠着十来圈,硬是快把接近4秒的停站差距给追平了,就不得不去重视这为印地主场车手。
     如果让蒙托亚给追上来,那舒马赫不单单要面对一个新人飞,还要面对一个更强大的蒙托亚。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速度把张一飞给甩掉,也能延缓蒙托亚的追赶时间。最好让中国小子跟哥伦比亚巨星去打,舒马赫一个人跑在前面,坐收渔翁之利!
     “我明白。”
     听到蒙托亚就要追赶上来了,舒马赫也是感到一惊,不能再这样跟张一飞纠缠下去,必须甩掉对手,拉开领先优势。
     从第四十四圈开始,舒马赫的车速开始攀升,他不再以阻挡张一飞为主,而是全力以赴用自己的最快速度过弯。只要能比张一飞更快,那么对方就追不上自己!
     但事实并不是如同舒马赫,或者说法拉利策略组所想的那样,又是五圈过去,舒马赫的后方,始终有着那辆蓝色的普罗斯特赛车,就如同幽灵一般的紧紧跟随着。
     舒马赫很多时候,都感觉自己已经跑出了极限的圈速,整个过程中找不到任何瑕疵,却依然被张一飞给追了上来,实在是让他感觉无法理解。
     中国小子有这么快吗?
     舒马赫在内心里面疑问了一句,他不是很相信这种结果的真实性。
     很快现实告诉了舒马赫一个答案,他不止有这么快,而且还能更快!
     比赛的第五十圈,赛道的第11号弯,这个弯道角度并不大,正常情况下需要用3档130km/h的速度过去。
     同时这个弯道,并不能算是什么常规超车点,因为赛道走线不够复杂,速度也不算太快,很容易被前车加速抢先挡车。
     不过这个时候的舒马赫,并没有任何的掉以轻心,因为他知道中国小子的性格,任何一个弯道只要都机会,都会玩命的去超车。
     所以舒马赫在过弯走线的时候,无论是入弯还是出弯,都尽量的靠近赛道内侧护墙,不允许张一飞走内线。哪怕实在没有办法,他留出来的车位路线也不干净跟正规,想要超车风险极大。
     就如同往常一样,利用入弯减速时机,张一飞拉近了跟舒马赫的距离,摆出一副想要进攻的架势。
     对于张一飞这种压迫性举动,舒马赫并没有当回事,因为这个中国小子,几乎每个弯道都是这个德性,他早就习以为常。
     但是就在这个时刻,张一飞直接抽头抢内线,哪怕只有堪堪一个车位的空间,张一飞也是咬牙骑上坡形路肩,两辆赛车并排进入了11号弯道。
     “抽头”跟“弹射效应”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利用赛车高速行驶状态下,后方形成的低压区。
     这个低压区的区域非常小,大概只有一米左右的空间,一旦进入到这个空间,就会产生一种吸力,瞬间让后车速度增快。
     直道上面吃住尾流去超车,大多被称之为“弹射”,而弯道里面吃住低压区,就被称之为“抽头”。因为在入弯过程中,还想要保持住1米左右的精准车距,难度要远远大于直道上的弹弓效应。
     毕竟前方赛车是在减速跟变线,任何一次操控变化,都有可能导致低压区改变,甚至是追尾撞车。
     而张一飞精准的弯道抽头,并且挤入了内侧那狭窄的走线,操控实在是有点惊人,让赛道上很多专业人士,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喜欢。
  

第593章 尾流抽头 第一章 )[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