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6章 郑国渠:一条水渠里的国运转机[1/2页]

中国野史大甩卖 一路逆风的80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上回书说到郑国渠引发逐客令,差点让秦国自断臂膀。可谁能想到,这条本是韩国34;疲秦之计34;的水渠,最后竟成了秦国统一天下的34;粮仓密码34;。今天咱就顺着泾水河岸走一遭,看看这条三百多里的水渠,如何把关中平原变成了34;天府之国34;,又怎样改写了战国末年的实力天平。
     一、疲秦计变强秦策:韩国人的34;偷鸡蚀米34;
     公元前246年,韩国国君愁得睡不着觉。秦国连年东扩,眼看兵锋就要压到国境线。大臣们憋出个34;馊主意34;:派水利专家郑国入秦,建议修一条引泾水灌洛河的大渠。按他们的盘算,修渠得征调大量民夫,耗费十数年,秦国忙着搞工程,就没心思打韩国了。
     郑国入秦后,说得头头是道:34;泾水浑浊多泥沙,引到洛河既能淤灌盐碱地,又能增加耕地。34;嬴政一听,当场拍板:34;干!34;可渠修到一半,韩国的34;阳谋34;败露,朝堂上炸开了锅。宗室贵族跳着脚喊:34;郑国是间谍,该杀!34;
     没想到嬴政琢磨了三天,下了道出人意料的命令:34;继续修渠,郑国官复原职!34;他心里透亮:韩国想拿修渠拖垮秦国,可这事儿要是成了,关中沃野千里,秦国反倒更能打了。这就好比对手给你挖坑,你却把坑填成了台阶。
     二、十万民夫的奇迹:基建狂魔的诞生
     修郑国渠有多难?搁现在看就是超级工程。那会儿没有挖掘机,全靠十万民夫拿着锄头、筐子,在崇山峻岭间挖渠筑堤。最险的地方要凿穿仲山,没有炸药,就用火烧岩石,再泼冷水让石头开裂,一点点啃出渠道。
     郑国作为总工程师,发明了34;横绝34;技术——把沿途的小河拦腰截断,让水都汇入主渠。这招看似简单,实则需要精准计算水量和坡度。有次山洪暴发,渠道差点决口,郑国跳进泥水里指挥抢险,三天三夜没合眼。
     整整十年,这条全长三百多里的大渠终于完工。当泾水顺着渠道奔涌而下,盐碱地变成了良田,关中百姓跪在渠边痛哭:34;这哪是水渠,分明是老天爷给秦国的生路!34;
     三、亩产翻倍的秘密:农业革命的蝴蝶效应
     郑国渠最厉害的,不是灌溉了四万多顷土地,而是改变了关中的土壤。泾水带来的泥沙富含养

第46章 郑国渠:一条水渠里的国运转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