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书说到秦国磨刀霍霍,六国中唯有赵国还能勉强招架。可谁能想到,让秦军头疼的不是廉颇、蔺相如这些老将,而是常年镇守雁门的李牧。这位34;骑射将军34;用十年时间把匈奴打得不敢南下,又在宜安之战大破秦军,却最终死在自家朝堂的阴谋里。今天咱们就说说,李牧这道34;人长城34;是如何铸就,又是怎样崩塌的。
一、雁门练兵:把边军练成34;特种部队34;
李牧刚到雁门时,匈奴正猖獗。可他不按常理出牌:下令34;匈奴来犯,赶紧躲进营垒,敢擅自出战者斩!34;每次匈奴劫掠,赵军都龟缩不出,连百姓都骂他胆小。
但李牧心里有本账。他每天杀牛宰羊犒劳士兵,偷偷训练骑射、战术配合。还派大量斥候打探敌情,把匈奴的放牧规律摸得一清二楚。这就像现在的企业,表面不接订单,实则在研发新产品。
几年下来,赵军练成了当时最精锐的骑兵部队:一万三千辆战车、五万精锐步兵、十万善射骑兵。李牧觉得时机成熟,故意让百姓漫山遍野放牧,引诱匈奴来抢。匈奴单于果然率十万骑兵南下,却中了李牧的埋伏。赵军左右包抄,杀得匈奴单于仅率百骑逃走,此后十多年不敢靠近赵国边境。
二、宜安大捷:秦军唯一的34;滑铁卢34;
公元前233年,秦军兵分两路攻赵。北路军由桓齮(yǐ)率领,连克赤丽、宜安,直逼邯郸。赵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赶紧把李牧从前线调回。
李牧采取34;守而不战,敌疲再击34;的策略。秦军求战不得,士气低落。李牧却突然率军东进,绕到秦军背后,在宜安附近的山谷设伏。当桓齮率军来战时,赵军骑兵从两翼杀出,秦军大乱,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这是秦国统一六国前少有的惨败。桓齮怕回国受罚,干脆逃到燕国。李牧因功被封为34;武安君34;,与秦国白起同封号。可这也让他成了秦国的眼中钉,更招来赵国朝堂的猜忌。
第48章 李牧戍边:赵国北境的"长城"与朝堂的困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