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最有意思的是吕不韦。他召集门客写《吕氏春秋》,挂在咸阳城门上说34;改一字赏千金34;。这哪是写书?分明是给未来的大帝国搞34;思想试点34;。可惜他没料到,真正的思想统一,后来是拿烧火棍和坑洞完成的。
四、打仗打出高科技:战国人有多能折腾?
都说乱世出能人,战国那会的科技发明,放现在都能申请专利。为了攻城,公输班(鲁班)捣鼓出云梯,墨家造出投石机(籍车);为了水战,越国的34;大翼34;战船能装九十号人;为了传消息,各国修驰道,秦国的34;直道34;让骑兵三天就能从咸阳跑到九原。
冶金术更绝。河北易县出土的战国剑,检测出含铬(gè)量0.78%,这34;铬盐氧化34;技术比西方早两千年。兵马俑坑里的四万件兵器更神了,箭头弧度误差不超过0.1毫米,弩机零件都能互换,跟现在的标准化生产一个路数。
农业也没落下。魏国李悝推广34;尽地力之教34;,秦国修郑国渠、都江堰,粮食亩产从一石半涨到三石(约合现在180公斤)。《商君书》里连种粟(sù)都有讲究:每亩地撒多少种子、行距留多宽、咋除草,比现在的种地教程还细。这哪是打仗?分明是科技竞赛。
五、帝国诞生的34;副作用34;:统一后的烦恼
秦始皇扫平六国,以为能万事大吉,没想到麻烦才刚开始。就像老话说的34;打江山易,守江山难34;,这统一之后的日子,处处都是坑。
头一个麻烦,是34;变法红利34;变34;制度包袱34;。秦国靠耕战体系起家,统一天下后还接着折腾:修长城、筑驰道、开灵渠,老百姓累得直骂娘。就好比一匹马拉车跑了百里,刚想歇口气,主人又扬鞭喊34;接着跑34;,不撂挑子才怪。
再一个,是文化认同的大难题。秦国用武力灭了六国,可楚国人心里还念着34;楚虽三户,亡秦必楚34;。就像包饺子,皮儿捏上了,里头的馅还各有各的味儿。后来陈胜、项羽振臂一呼,六国旧部全跟着起哄,这就是文化没整明白的后果。
结语:战国这课教会咱啥?
唠了这么多,这战国二百五十五年,到底给后世留了啥?依我看,三件事最要紧:
头一件,统一这事儿,光靠拳头硬不行,还得让人心服口服。秦国赢了天下,输了人心,二世而亡;后来的王朝学聪明了,用儒家教化当34;粘合剂34;,这才把大一统的盘子稳住。
第二件,制度得跟着世道变。战国变法的主儿,敢折腾的都成了事(如商鞅),守旧的都吃了亏(如楚国)。就跟穿衣服似的,天热了得换单衣,死守棉袄非捂出病不可。
第三件,科技和人文得两手抓。战国发明了那么多好东西,可人命也贱如草芥。这提醒咱们,技术再先进,也得讲点人情味,不然早晚要翻船。
最后咱再说回这锅34;战国乱炖34;。里头有血有泪,有算计有智慧,咕嘟咕嘟熬了二百五十五年,终于熬出个大一统的雏形。往后两千年的王朝更替,都能在这锅汤里找到源头。列位要是觉着有意思,不妨再从头细品,保准每回都能尝出新滋味来。
喜欢。
第50章 战国大结局:这锅乱炖咋熬出个大一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