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章 叔孙通制礼闹笑话[1/2页]

中国野史大甩卖 一路逆风的80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列位看官,上回书咱说了未央宫闹鬼,刘邦让功臣冤魂搅得夜不能寐。可这皇帝当了没几年,又琢磨出个新事儿——让儒生叔孙通制定朝仪。您道为啥?原来跟着他打天下的那帮沛县老兄弟,在朝堂上喝酒撒尿,拽着他称兄道弟,把皇宫弄得跟沛县酒肆似的,刘邦脸上挂不住了。
     一、儒生遇草莽:叔孙通的34;凑班子34;闹剧
     这叔孙通本是秦朝博士,后来跳槽跟了刘邦。他见皇帝为朝仪发愁,一拍大腿:34;陛下放心,臣去鲁地找些老学究,准保把礼仪弄得规规矩矩!34;可到了曲阜,儒生们一听要给草莽皇帝制礼,个个把头摇得像拨浪鼓。
     有个叫两生的老儒生,指着叔孙通鼻子骂:34;你跟着主子跳槽十几次,如今又想拿礼仪换富贵?我等宁肯饿死,也不伺候!34;叔孙通也不含糊,回嘴道:34;你们这帮书呆子,懂个啥叫39;识时务者为俊杰39;?34;说罢拽着几个愿意跟他走的儒生,又从长安城里找了些吹鼓手,凑了三十多人,就在城外搭了个草台班子,开始排练朝仪。
     民间传这排练场跟耍猴似的。有个儒生穿不惯长袍,走路摔了个狗吃屎,冠帽掉进茅厕;还有个吹竽的乐师,吹到一半想起家里没喂猪,把竽头插在地上就跑了。老百姓隔着篱笆看热闹,编了个顺口溜:34;儒生排朝仪,裤子掉了地,吹竽的跑回家,博士摔成泥。34;
     二、朝堂上演戏:沛县兄弟的洋相百出
     朝仪练成那天,刘邦让文武百官都来观摩。只见叔孙通穿着玄色礼服,带着儒生们举着节杖,喊一声34;趋34;,官员们就得小步快走;喊一声34;拜34;,就得跪地磕头。那些沛县来的功臣哪里见过这阵仗,一个个跟被施了定身法似的,不是走顺了腿,就是跪错了方向。
     最逗的是舞阳侯樊哙。他当年在鸿门宴上生吃猪腿,何等威风,如今穿着绣着黼黻(fǔ fú)的礼服,像被捆了粽子。喊34;趋34;的时候,他迈着杀猪的步子往前冲,差点把前面的太常卿撞倒;喊34;拜34;的时候,他忘了摘佩剑,34;哐当34;一声跪在地上,剑鞘磕在青砖上,把刘邦吓了一跳。
     更绝的是汝阴侯夏侯婴。他负责掌管车马,结果排练时把皇帝的銮驾缰绳系成了死结,急得满头大汗。有个小太监偷偷说:34;侯爷,您当年在彭城逃跑时,把皇子公主踹下车都没这么慌,咋让根绳子难住了?34;夏侯婴臊得脸通红,半天没说出话来。
     三、市井流言:朝仪背后的34;鬼神说34;
     长安城里的老百姓可不信这朝仪是儒生想出来的。有人说叔孙通夜里偷挖了孔子墓,从棺材里偷出一卷竹简,上面写着34;天子九鼎,诸侯七簋34;;还有人说他找了个西域巫师,用羊骨头占卜,才定下了34;山呼万岁34;的规矩。
     最邪乎的传说是关于34;酎金(zhòu jīn)34;的。朝仪规定,诸侯每年要献黄金助祭,成色不足的要治罪。民间传

第2章 叔孙通制礼闹笑话[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