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cù,逼近)操,北方可图也。34;(《三国志》)(如今曹操刚刚受挫,正担心内部不稳,无力与将军交战。请允许我和奋威将军一同进攻蜀地,攻占蜀地后吞并张鲁,然后留奋威将军固守,与马超结盟。我回来后和将军占据襄阳逼近曹操,北方就可以谋取了。)此计若成,东吴将横跨荆、益二州,与曹魏南北对峙。孙权纳其言,周瑜遂整军出发。
奈何天不假年,行至巴丘,周瑜染病不起。临终前,上书孙权:34;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方今曹公在北,疆埸(yì,边境)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gàn)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处事不苟,可以代瑜之任。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tǎng,倘若)或可采,瑜死不朽矣。34;(《三国志》)(人生必有一死,寿命长短本就如此,实在不值得惋惜,只是遗憾志向未能实现,不能再听从您的教诲。如今曹操在北方,边境不安宁;刘备寄居东吴,犹如养虎;天下局势,难以预料,这正是朝臣们废寝忘食、主公忧虑的时候。鲁肃忠诚刚烈,处事严谨,可以接替我的职位。人快死的时候,说的话是善意的,如果这些话有可采纳之处,我死也无憾了。)言语间,既有壮志未酬之憾,亦为东吴举荐良才,其忠君爱国之心,日月可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四、民间传说:被重塑的传奇形象
正史中,周瑜34;性度恢廓34;(《三国志》),豁达大度,乃一代儒将。然在民间传说与文学作品中,其形象却发生戏剧性转变。罗贯中《三国演义》为凸显诸葛亮智谋,将周瑜塑造成心胸狭隘、嫉妒贤能之辈,虚构34;三气周瑜34;情节,更让其临终发出34;既生瑜,何生亮34;之叹。戏曲舞台上,周瑜常以白脸扮相登场,象征其心胸狭隘,此形象遂深入人心。
然民间亦存其他传说:庐江周瑜故里,百姓言其年少时于巢湖练兵,教渔民演练水战之法;赤壁古战场周边,老辈人相传周瑜点将之际,江水为之沸腾,士卒士气高昂。这些故事,寄托着民众对周瑜的敬仰与惋惜之情。
五、后世评说:多面视角下的周瑜
周瑜之功绩,历代皆有评说。唐代诗人胡曾赋诗云:34;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34;赞其赤壁之功。宋代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更以34;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34;之句,勾勒其风华绝代的儒将风采。
现代史学研究则力求还原历史本貌。学者指出,周瑜不仅善军事,于政治、经济、文化亦有建树。其推行屯田制,促进东吴经济发展;主张34;联刘抗曹34;,为东吴谋得生存空间。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34;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34;周瑜之雄才大略,由此可见一斑。
建安十五年的寒夜,周瑜抱憾而逝。然其辅佐孙策开基立业,助孙权力拒曹操,谋划天下之格局,皆载入史册。他的智谋、胆识与抱负,至今仍为后人所传颂。长江水逝,英雄长往,但其留下的传奇故事与精神遗产,却永远闪耀在历史的天空,供后人敬仰、追思。
喜欢。
第39章 雄姿英发周公瑾[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