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三、屡立战功的宗室猛将
     除了救主和财富,曹洪的战功也不可忽视。建安二年(197年),他随曹操征张绣,在淯水之战中34;陷陈却敌,杀贼甚众34;(《三国志·魏书九》)。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洪与曹休一起征讨吴将陆逊,在洞口之战中斩杀吴将张霸,34;斩首数千级,获舟船五百余艘34;(《三国志·魏书九》)。
     野史中还记载了他的一件趣事:曹洪某次作战前,为激励士兵,下令:34;斩一敌者,赏钱百文!34;结果战后统计,他却嫌赏赐太多,只给了一半。士兵们哭笑不得,私下称他34;曹半赏34;(《魏氏春秋》)。这种吝啬性格甚至影响到军事,《傅子》评价:34;洪勇而无谋,贪而好利,非大将之才。34;(裴松之注引《傅子》)
     四、救主之恩的身后争议
     太和六年(232年),曹洪病逝,享年约六十岁。魏明帝曹叡追谥他为恭侯,让他的儿子曹馥继承爵位。但关于他的评价,正史与野史却截然不同。
     陈寿在《三国志》中肯定他的功绩:34;曹洪以忠勇显,累立功勋,封列侯,邑千户。34;(《三国志·魏书九》)但裴松之注引的《魏略》却毫不留情地批评:34;洪性吝啬,财富盈溢,而视财如命,此非忠臣之道。34;这种双面评价,恰如曹洪的双面人生——既是舍命救主的忠臣,又是视财如命的吝啬鬼。
     民间传说中,曹洪的形象更加复杂。河南谯县至今流传着34;曹洪救主34;的故事,百姓称他34;救命将军34;;但同时也有34;曹洪借绢34;的歇后语,形容人吝啬小气。这种矛盾的形象,让曹洪成为三国史上最具争议的宗室将领之一。
     五、双面人生的历史启示
     曹洪的一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面。他能在危急时刻舍命救主,却在日常中吝啬到得罪未来的皇帝;他屡立战功,却因贪财影响军事。这种矛盾让他成为一个真实可感的历史人物,而非脸谱化的英雄或奸臣。
     正如后人所叹:34;荥阳断后见忠勇,富甲天下却吝啬。救主名将曹子廉,双面人生留争议。34;曹洪的故事告诉我们,历史人物从来不是非黑即白,他们的优点与缺点,共同构成了鲜活的历史图景。当我们想起那个在汴水畔舍马救主的青年,再想到那个因吝啬下狱的老臣,便能感受到历史的复杂性与人性的多面性。
    喜欢。
  

第9章 曹洪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