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章 甄宓:洛水之畔的惊鸿绝色[2/2页]

中国野史大甩卖 一路逆风的80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以叹息,寄余思于悲弦34;的诗句,字里行间满是落寞。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甄宓却未能一同前往,仍留邺城。次年,一封赐死诏书突然而至。野史《汉晋春秋》记载,甄宓接诏时,正手持团扇轻扑流萤,听闻消息,手中团扇缓缓落地。她望着窗外明月,轻声道:34;妾本寒微,蒙君垂爱,今恩宠不再,死亦何憾?34;言罢,饮下毒酒。更有传说,曹丕听信谗言,认为甄宓心怀怨恨,不仅赐死,还下令34;被发覆面,以糠塞口34;下葬,以防她到阴间告状。一代佳人,就此香消玉殒。
     然而,甄宓的故事并未因死亡而终结。她的儿子曹叡即位后,追封她为文昭皇后,并大兴土木修建庙宇祭祀。民间传说,曹叡之所以如此,不仅因母子情深,更因甄宓托梦显灵。野史《甄皇后外传》绘声绘色描述:某夜,曹叡忽见生母身着白衣,立于洛水之畔,月光为她镀上银辉,恍若仙子。甄宓轻声叮嘱:34;吾儿当以仁治国,莫学汝父薄情。34;梦醒后,曹叡泪流满面,次日便下诏厚葬生母。
     更令后人遐想的,是她与曹植之间那段若有若无的情愫。曹植的《洛神赋》原名《感鄄赋》,34;鄄34;与34;甄34;古字相通,文中描写的34;翩若惊鸿,婉若游龙34;的洛神,34;秾纤得中,修短合度34;的身姿,34;含辞未吐,气若幽兰34;的神态,很难不让人联想到甄宓。野史《太平广记》记载,曹植曾在甄宓死后,偶然见到她生前佩戴的玉缕金带枕,睹物思人,悲从中来,遂作此赋。尽管这一说法并无确凿史料支撑,却为两人的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
     千年后的洛水之畔,仍有人追寻着甄宓的踪迹。春日里,岸边桃花灼灼,仿佛她眉间的胭脂;秋夜中,月光洒落河面,恰似她眼中的清辉。她的一生,如同一场绚烂却短暂的烟火,从袁家儿媳到曹家宠妾,再到被赐死的怨妇,最后成为被追封的皇后。她的美貌与才情,她的贤良与哀怨,都化作历史长河中的点点星光,在泛黄的史册里,在文人的诗词中,在百姓的传说间,诉说着那个时代女子的无奈与悲哀。正如后人所叹:34;玉枕金缕已成空,洛水千年忆惊鸿。纵使容颜倾天下,难敌君心转如蓬。34;
    喜欢。
  

第3章 甄宓:洛水之畔的惊鸿绝色[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