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这才得知书信是伪造的,跪地痛哭:34;孩儿不孝,连累母亲!34;
更悲壮的一幕发生在次日。野史《颍川旧事》绘声绘色描述:徐母见儿子已入曹营,料他忠义难两全,便趁人不备,悬梁自尽。临终前,她在墙上写下血书:34;儿啊,莫以娘为念。但守忠义,方不负此生!34;字迹歪歪扭扭,却力透砖墙。当徐庶冲进房间时,只见母亲身着素衣,安静地悬于梁下,身旁的地上,是她平日里最爱的那本《春秋》。
徐庶悲痛欲绝,曹操假惺惺地以厚礼安葬徐母。然而经此一事,徐庶虽身在曹营,却发誓34;终身不献一策34;。《魏略》记载,某次曹操问计于徐庶,徐庶只是低头不语,良久才道:34;庶才疏学浅,实无妙计。34;(《魏略》)曹操恼羞成怒,却也拿他无可奈何。
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关于徐母的传说。有人说,徐母下葬那日,许昌城突降暴雨,仿佛上天也在为她流泪;也有人说,夜深人静时,能听见徐母的小院里传来读书声,那是她在教邻家孩童诵读《礼记》。更有野史称,诸葛亮北伐路过许昌时,曾偷偷前往徐母墓前祭拜,他望着墓碑上34;徐母之墓34;四个字,长叹道:34;若得徐元直相助,汉室复兴,或可期待!34;(《蜀汉秘闻录》)
徐母的一生,没有波澜壮阔的传奇,也没有倾国倾城的容貌,却用生命诠释了34;忠义34;二字的重量。她如同乱世中的一盏孤灯,虽光芒微弱,却照亮了儿子的内心,也照亮了千年后的道德长河。正如后人所叹:34;一纸伪书乱孝忠,悬梁一死震苍穹。曹营纵有千般计,难换徐娘万古风。34; 她的故事,让人们看到,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即便是深居简出的妇人,也能用自己的方式,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喜欢。
第13章 徐母:乱世孤灯照忠魂[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