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威名,多次登门求评,却均被拒之门外。一日,他埋伏在许劭外出的必经之路,拦住马车,半开玩笑半威胁道:“子将先生,今日若不给个评价,便休想离开!”
许劭上下打量着眼前这个眼神锐利的青年,沉吟良久,终于吐出一句:“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异同杂语》)短短十字,道尽曹操性格中的矛盾与复杂:既有治国安邦的才能,又暗藏野心与狠辣。曹操听后,非但不怒,反而纵声大笑——这句评价,仿佛为他的人生定下了基调,也让许劭的识人之明,彻底征服了天下人。
随着汉末局势愈发动荡,许劭的处境也愈发危险。他因直言不讳得罪了不少权贵,有人甚至扬言要取他性命。亲友劝他收敛锋芒,他却摇头道:“吾笔如刀,若因惧死而失语,与行尸走肉何异?”为避祸,他辗转前往扬州避难,当地百姓听闻许劭到来,自发组织护卫,足见其声望之高。
在扬州期间,许劭依旧坚持品评人物。他曾预言孙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后来孙策果然因轻敌而遇刺身亡;又点评刘繇“外宽内忌,好谋无决”,刘繇最终在与孙策的争斗中败北。这些精准的预判,让他的“月旦评”即便远离中原,仍被士人奉为圭臬。
建安四年,许劭病逝于豫章。他离世后,“月旦评”随之消散,但他开创的人物品评之风,却深刻影响了后世。魏晋时期盛行的“九品中正制”,其选拔人才的标准与方式,或多或少都能看到“月旦评”的影子。而他对曹操的那句评语,更成为历史的谶语,被后人反复玩味。许劭以一支笔,搅动了汉末的风云,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以言评世,以笔定命”的传奇。
喜欢。
第5章 慧眼识人许子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