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的先秦竹简,记载着从夏朝到战国的历史。这批竹简本来存放在秘府,城破时被乱兵抢出来,有的被当柴火烧了,有的被拿去换酒喝。
     《晋书·束皙传》里讲了个故事:有个士兵抢了几捆竹简,拿去酒馆换酒,掌柜的看不懂上面的蝌蚪文,骂道:“什么破竹子,还没我家筷子值钱!”后来一个书生路过,看见竹简上的字,当场跪下了:“这是汲冢竹书啊!老祖宗的东西不能毁了!”他把自己的衣服当了,换了几捆竹简,藏在破庙里,后来辗转带到江南,才保住了一部分。
     更离奇的是,有人在乱兵中看见一个老太监,背着一捆竹简往城外跑,后面匈奴兵追着喊:“老头,包里是金子吗?”老太监边跑边哭:“这比金子贵啊!这是老祖宗的智慧啊!”最后他跳进洛河,抱着竹简沉了下去——后来人们说,洛河里的“水鬼”,都是守护竹书的冤魂。
     五、“青衣行酒”:晋怀帝的屈辱时刻
     晋怀帝被俘后,被押到刘曜面前。刘曜翘着二郎腿问:“你当皇帝这些年,害了多少百姓?”怀帝低着头:“这事儿怪东海王司马越,我就是个摆设……”刘曜冷笑一声:“摆设?你爹惠帝说‘何不食肉糜,你们司马家没一个好东西!”
     《晋书》里记载了怀帝最屈辱的一幕:“刘聪宴于光极殿,使帝着青衣行酒。”(青衣:仆人穿的衣服;行酒:斟酒)匈奴皇帝刘聪大宴群臣,让晋怀帝穿着仆人衣服给大家倒酒。有个晋朝旧臣看不下去,当场哭了:“陛下,您怎么能受这委屈!”刘聪下令把他拖出去杀了,还问怀帝:“你看,你这皇帝当的,连臣子都保不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怀帝被羞辱后不久,就被刘聪用毒酒赐死了。临死前,他让人捎话回洛阳:“告诉百姓,是我没用,保不住国家……”消息传回洛阳,老百姓在废墟里烧纸钱,有个老头边烧边骂:“司马家的皇帝,还不如石崇家的歌女有骨气!”
     六、“永嘉之祸”的蝴蝶效应:从洛阳灰烬到衣冠南渡
     永嘉之乱(311年)彻底摧毁了西晋的统治。据统计,洛阳城破时死了三万多人,宫殿被烧得精光,连曹丕种下的铜驼都被熔了铸兵器。《洛阳伽蓝记》里说:“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
     但历史的奇妙之处在于,毁灭往往孕育着新生。洛阳城破后,大批士族百姓向南逃亡,史称“衣冠南渡”。这些人带着中原文化跑到江南,给后来的东晋王朝打下了基础。当时有个文人写了首诗:“洛京灰烬处,吴会(kuài)起楼台,胡马虽窥江,汉魂未断绝。”(吴会:今苏州一带)
     最有意思的是,那些散落民间的“汲冢竹书”,后来被东晋学者整理出来,成了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资料。有人说:“历史有时候像个调皮的孩子,把珍贵的东西摔碎了,再让后人一点点捡起来。”
     七、乱世余响:当“玉碎”遇上“瓦全”
     永嘉之祸留给历史两个思考题:
     一是“玉碎”还是“瓦全”?晋怀帝被俘后苟活,最终屈辱而死;而那个挡刀的舞姬费兰英,却用死亡留下了气节。这事儿直到现在还在争论。
     二是文化的韧性。匈奴人能烧掉洛阳的宫殿,却烧不掉竹简上的文字;能俘虏晋朝的皇帝,却俘虏不了南渡士人的精神。
    喜欢。
  

第13章 永嘉之祸[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