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萧鸾“杀侄专业户”:从“影帝”到“皇帝”的黑化之路
公元494年,南齐都城建康(今南京)的皇宫里,一场“哭戏”正在上演。西昌侯萧鸾抱着刚咽气的皇帝萧昭文,哭得捶胸顿足:“陛下啊陛下,您怎么就这么去了!”眼泪鼻涕流了一脸,周围的大臣们都感动得跟着抹眼泪——但没人知道,这萧昭文是被萧鸾派人用毒药灌死的,死时才15岁。
萧鸾是齐高帝萧道成的侄子,按辈分是南齐的宗室。但这哥们心里有个小目标:当皇帝。为了这个目标,他把“演技”发挥到了极致。齐武帝萧赜(zé)死后,孙子萧昭业继位,这小子荒淫无度,萧鸾就假装忠心,天天在萧昭业面前哭穷:“陛下,国库没钱了,咱得省着点花啊!”转头却偷偷联络大臣,准备夺权(《南齐书·明帝纪》载:“帝忧形于色,谓人曰:‘吾今年未得便死,政为诸孙未立耳。”)。
公元494年,萧鸾发动政变,杀了萧昭业,立他弟弟萧昭文当傀儡皇帝。萧昭文想吃条蒸鱼,太监说:“得问萧鸾大人才行。”结果萧鸾觉得“太奢侈”,没让吃——这傀儡当得,连条鱼都吃不上。没过多久,萧鸾就嫌萧昭文“碍事”,干脆毒死了他,自己登基当皇帝,就是齐明帝。
登基那天,萧鸾对着满朝文武叹了口气:“唉,我本不想当皇帝的,都是被形势所迫啊!”(《资治通鉴·齐纪六》载:“帝流涕曰:‘吾本无此心,迫于时势耳。”)这话要是配上他刚杀完侄子的手,简直是“影帝级”表演。
二、“杀人放火”的临终遗言:萧鸾教儿子“先下手为强”
萧鸾当了皇帝后,总觉得皇位坐不稳,因为齐高帝和齐武帝的子孙太多了,怕他们抢皇位。于是他开始大规模屠杀宗室,不管是叔叔伯伯还是侄子外甥,只要姓萧,有继承权,就一杀了之。
有个叫萧子伦的王爷,才16岁,萧鸾派杀手去杀他。杀手到了王府,萧子伦把衣服整理好,对杀手说:“我是先帝的儿子,现在被杀,也算死得其所,不过你们能不能让我喝杯酒再死?”杀手们被他的气度感动,给他倒了杯酒,萧子伦一饮而尽,然后自杀了(《南齐书·巴陵王传》载:“子伦饮药而死,时年十六。”)。
萧鸾杀的人太多,晚上经常做噩梦,梦见被他杀死的人来找他索命。公元498年,他病重时,把儿子萧宝卷叫到床边,喘着气说:“宝卷啊,咱萧家的天下来之不易,你得记住,以后对付大臣和宗室,一定要‘先下手为强,别被人算计了!”
萧宝卷点点头,把老爹的话记在了心里——只是他没想到,这“先下手为强”,后来被他玩成了“滥杀无辜”的借口。
三、萧宝卷:从“熊孩子”到“杀人魔”的完美蜕变
萧宝卷登基时才16岁,正是叛逆期。他把老爹“先下手为强”的遗言理解成了“想杀谁就杀谁”,于是开始了他的“作死”之路。
他有个毛病,喜欢半夜出宫闲逛,而且不让人知道。每次出宫前,他就让士兵提前清街,老百姓必须躲在家里,谁敢偷看就砍头。有次一个孕妇来不及躲,被他看见,他居然让人把孕妇的肚子剖开,看看里面是男是女(《南齐书·东昏侯纪》载:“帝常着芒屩,手执长刀,每行幸,前驱百余人,从者并赍铤锸,莫不殡忷。尝于市游走,见一妇人有娠,问之曰:‘男邪?女邪?妇人曰:‘男。即剖腹视之。”)。
他还喜欢玩“角色扮演”,在宫里设了个“市场”,让宠妃潘玉奴当“市令”,自己当“城管”,要是有人吵架,就交给潘玉奴处理。有次他“执法不公”,潘玉奴把他打了二十大板,他居然还觉得很有趣——这“城管”当得,简直是“妻管严”的奇葩版本(《南史·齐本纪下》载:“于苑中立市,太官每日进酒肉杂肴,使宫人屠酤,潘妃为市令,帝为市魁,执罚,争者就潘妃决判。”)。
四、“步步生莲”潘玉奴:史上最奢侈的宠妃
萧宝卷最宠爱的妃子是潘玉奴,原名叫潘玉儿,因为长得太美,萧宝卷给她改名叫“玉奴”,意思是“玉做的奴婢”。为了讨好潘玉奴,萧宝卷
第10章 萧宝卷作死之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