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3章 狄仁杰智斗酷吏[1/2页]

中国野史大甩卖 一路逆风的80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一、丽景门的阴云:神探落入罗网
     武周长寿元年的长安城,丽景门内的推事院成了人人谈之色变的所在。这座由废弃粮仓改建的牢狱, 墙上还留着陈年的米糠痕迹,如今却挂满了铁索与刑具。午后的阳光透过狭小的窗棂,照在潮湿的地面上,映出斑驳的霉斑——这里是酷吏来俊臣的“办案”主场,人称“例竟门”,意思是进了这门,照例性命难保。
     此时的狄仁杰,正以宰相之身被押解到此处。他刚从魏州刺史任上调回京城,官拜地官侍郎、同平章事,本是朝堂上力主安抚百姓、整饬吏治的重臣。可在来俊臣眼里,这位“狄公”却是块必须搬开的绊脚石——狄仁杰屡屡弹劾酷吏滥杀,又在地方任上释放了不少被冤枉的百姓,早被来俊臣列入“必杀名单”。
     “狄公,别来无恙啊?”来俊臣斜倚在胡床上,手里把玩着一件铜制的刑具,脸上似笑非笑。他身边站着几个膀大腰圆的狱卒,腰间悬着皮鞭,靴底还沾着暗红的污渍。狄仁杰整理了一下官袍,坦然答道:“来大人有何见教,不妨直说。”
     “直说?”来俊臣一拍桌子站起来,“有人告你谋反,你可知罪?”这顶帽子扣得又快又狠,换作旁人早已吓得魂飞魄散。谁知狄仁杰却长叹一声:“大周革命,万物维新。我乃唐朝旧臣,谋反是实。”
     这话一出,连来俊臣都愣了一下。按常理,犯人总要辩解几句,哪有如此痛快认罪的?《旧唐书·狄仁杰传》记载:“俊臣逼讯,仁杰曰:‘大周革命,万物惟新,唐室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狄仁杰为何突然认罪?这背后藏着他的第一计——以退为进。
     二、棉衣里的密信:智多星的求生之道
     狄仁杰认罪后,来俊臣果然放松了警惕。在他看来,这位神探不过是徒有虚名,真到了刑具面前,还不是乖乖服软?于是他将狄仁杰暂且收监,只等凑齐罪名,便上奏处斩。狱卒们也不再对他严加看管,毕竟一个“谋反”的钦犯,迟早是刀下鬼。
     机会来了。狄仁杰趁着狱卒不备,偷偷撕下棉衣内层的一块布帛,又向同牢的犯人借了笔墨(注:唐代监狱允许犯人自备笔墨,此为当时规制),在布帛上写下自己的冤情。他没有直接喊冤,而是用隐晦的方式写道:“臣某罪该万死,然所告谋反之事,实乃屈招。今血书一封,望能上达天听。”写完后,他将布帛藏在棉衣的棉絮里,交给前来探监的儿子狄光远。
     狄光远捧着父亲的棉衣,心如刀绞。他知道父亲从不轻易示弱,既然让他带棉衣出来,必有深意。回到家中,他小心翼翼地拆开棉衣,果然发现了那块布帛。来不及犹豫,他立刻揣着布帛赶往皇宫,在宫门外击鼓鸣冤。
     武则天收到密信时,正在麟德殿批阅奏章。她展开布帛,见上面是狄仁杰熟悉的字迹,内容却让她皱起了眉头。“谋反是实”与“屈招”并存,这其中必有隐情。她叫来内侍,轻声问道:“来俊臣那边,真的让狄仁杰心服口服了?”内侍不敢隐瞒,只得如实回禀:“听说狄公一入牢就认罪了,来大人还曾当众夸他‘识时务。”
     武则天沉吟片刻。她知道来俊臣的手段,也清楚狄仁杰的为人。一个敢于在朝堂上直谏的忠臣,怎会轻易谋反?她决定派心腹近臣前往推事院复查。这个决定,成了狄仁杰命运的转折点。
     三、假头套的破绽:酷吏的致命疏忽
     复查的使者名叫李静仁,是个谨慎小心的宦官。他来到推事院时,来俊臣正在摆宴庆贺“又破大案”。见使者前来,来俊臣连忙起身相迎,脸上堆满了假笑:“劳烦公公跑一趟,狄公谋反的罪证确凿,他自己都招了。”
     李静仁按照武则天的吩咐,提出要见狄仁杰。来俊臣眼珠一转,连忙摆手:“狄公毕竟是宰相,如今戴罪之身,衣衫褴褛,恐污了公公的眼。不如就在此处看他的供状吧。”说着,他命人取来一摞供词,上面果然有狄仁杰的签名画押。
     但李静仁牢记武则天的叮嘱,坚持要见本人。来俊臣无奈,只好让人带李静仁去牢房。路上,他悄悄吩咐狱卒:“给狄仁杰换身干净衣服,整理好仪容,别让他乱说话。”狱卒心领神会,跑到牢房里,给狄仁杰套上一件干净的囚衣,又找了个假发套戴在他头上(注:唐代男子束发,囚徒常因受刑脱发,此为野史《朝野佥载》记载)。
     李静仁走进牢房时,看到狄仁杰端坐在角落,虽面色憔悴,却衣着整齐,头上还戴着巾帻。他凑近低声问道:“狄公,供状可是实情?”狄仁杰抬眼看看四周,见狱卒站在不远处监视,便故意提高声音说:“如供状所言,我确实谋反,只盼早死。”
     来俊臣在外面听到这话,得意地对李静仁说:“公公看,狄公自己都认了。”李静仁点点头,却在转身时,无意间瞥见狄仁杰的巾帻戴得有些歪斜,露出了里面光秃秃的头顶——显然是临时戴上的假头套。一个“心服口服”的犯人,何必遮掩脱发?这反常的细节让他心中生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回到皇宫,李静仁将所见所闻如实禀报,特别提到了那个歪斜的假头套。武则天听完,猛地将手中的玉如意拍在案上:“果然有诈!来俊臣竟敢欺瞒朕!”她立刻下旨,亲自提审狄仁杰。
     四、朝堂上的对质:神探的逆转时刻
     武则天在紫宸殿召见狄仁杰。殿内气氛严肃,来俊臣也被传召到场,站在一

第13章 狄仁杰智斗酷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