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庞勋的军队在对岸扎营,却一直按兵不动。康承训哈哈大笑:34;这群反贼没粮食了,当然不敢出来!34;他万万没想到,庞勋正憋出个大招——让士兵扎了几千个草人,穿上唐军的衣服,趁着夜色用船运到浅滩,然后敲锣打鼓假装进攻。
《唐语林》详细记录了这场好戏:唐军以为敌人夜袭,拼命放箭,草人身上插满了箭矢。庞勋趁机派五百死士从上游偷偷渡河,突然冲进唐营。康承训从睡梦中惊醒,连盔甲都没穿就骑马逃命,唐军被打得丢盔弃甲。这招比当年张巡的34;草人借箭34;还狠,不仅骗到了箭,还直接端了敌人老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六、蕲(qí)县民的谶语:麦田里的黄衣
庞勋的队伍路过蕲县时,一位老农突然用木犁在麦田里划出一道痕迹:34;将军看看,这犁出来的形状像不像个39;黄39;字?您命中该穿黄衣啊!34;庞勋心里一动,问:34;要是真成事了,怎么报答您?34;老农指了指金黄的麦田:34;只要让老百姓吃饱饭,比穿啥黄衣都强!34;(《云仙杂记》)
这则野史暗合了庞勋后来的举动——他虽然没称帝,却自称34;天册将军34;,还穿上了象征尊贵的黄色战袍。更得民心的是,他每到一个地方就开仓放粮,粮仓门口大笔一挥:34;庞勋开仓,百姓自取34;。靠着这波操作,队伍很快扩充到二十万人。
七、粮道断绝的败局:康承训的长围之术
朝廷一看庞勋势头太猛,赶紧派康承训带着沙陀骑兵增援。沙陀首领李克用的三千34;鸦军34;身穿黑衣,擅长突袭,战斗力爆表。康承训使出34;长围术34;:挖壕沟把徐州围得水泄不通,断绝粮草供应。没过多久,庞勋的军队就开始啃树皮,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旧唐书·庞勋传》)。
庞勋想突围,却被李克用的骑兵追着打。《新五代史·李克用传》记载,李克用在战场上一箭射死庞勋的部将姚周,还大声喊话:34;庞勋反贼,还不赶紧投降!34;庞勋的士兵一看主将死了,军心彻底散了,徐州城危在旦夕。
八、涣水之败的终局
咸通十年九月,庞勋带着残兵败将逃到涣水。他回头望着火光冲天的徐州城,对身边的士兵说:34;咱们就是想回家才起兵,要是败了,千万别伤害老百姓。34;话音刚落,李克用的骑兵就追了上来。庞勋挺着长矛冲进敌阵,一连砍翻好几个人,直到矛尖折断,又拔出横刀继续拼杀,直到精疲力竭倒在地上。
《资治通鉴》记载,庞勋战死时,34;当地百姓见了,没有不流泪的34; 。他的首级被送往长安,挂在朱雀街示众。但民间传说他没死,《唐阙史》说有渔夫在涣水捞到一把刻着34;庞勋34;二字的横刀,刀刃锋利如初,大家都说这是庞勋的英魂守护着百姓。
九、历史长河中的预演:黄巢起义的前奏
庞勋起义只持续了一年,却像一场暴风雨,为后来的黄巢起义探了路。《新唐书》评价:34;庞勋之乱,祸根在桂林,却蔓延到徐泗地区,唐朝的灭亡,从这时就埋下了种子。34;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里也说:34;庞勋带着八百人起兵,不到一年就失败了,但造成的影响却波及全国,可见当时民怨有多深。34;
这场起义还改变了军事格局。朝廷为了平叛重用沙陀李克用,结果养虎为患,为后来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埋下伏笔。而庞勋34;开仓济民34;的做法,被黄巢学了去,成了唐末农民起义的34;经典操作34;。
十、千年之后的涣水:徐州父老的戍卒歌
安徽宿州的涣水河畔,34;庞勋渡34;的地名沿用至今。当地老人还会唱一首《戍卒歌》:34;桂林戍,六年长,徐州儿,思故乡。庞将军,举刀枪,开粮仓,济饥荒。34;每年端午节,人们都会往河里投放麦饼,传说这是纪念庞勋34;宁肯自己挨饿,也不抢百姓粮食34;的义举。
庞勋起义像一道闪电,照亮了晚唐的黑暗天空。这位没当过皇帝的34;天册将军34;,用八百戍卒掀起的风暴,不仅撼动了大唐的根基,更敲响了王朝覆灭的前奏。站在涣水之滨,仿佛还能听见千年前的呐喊,看见那个横刀立马的身影——他用生命证明:被压迫到绝境的普通人,也能成为改写历史的英雄。而庞勋起义的故事在告诉统治者们,民心向背,才是决定王朝命运的关键。
喜欢。
第35章 庞勋戍卒首举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