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9章 霜刃盗盒惊魏博 素手止戈定潞州[2/2页]

中国野史大甩卖 一路逆风的80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纳头便拜:“我家大帅田承嗣,闻知红线女侠大驾光临,特命小人送来书信一封,另有薄礼一份,望大人笑纳。”说罢,呈上书信和礼单。
     薛嵩打开书信,只见上面写道:“承嗣不才,误听谗言,致有冒犯之意。今见红线女侠神技,方知大人麾下有此神人,承嗣何敢再有异心?愿与大人永结盟好,共保边境安宁……”薛嵩看罢,哈哈大笑,命人厚待使者。正是:“一盒能止干戈起,侠女威名震四方。”
     自红线盗盒之后,田承嗣果然收敛了野心,不仅撤回了边境的军队,还派使者向薛嵩赔礼道歉,送上金银珠宝无数。薛嵩一一收下,却将大部分分给了军中将士和贫苦百姓,潞州百姓听闻此事,皆称红线为“救苦救难的侠女”。
     一日,薛嵩在府中设宴,款待红线,潞州文武官员皆在座。席间,薛嵩举杯道:“潞州能保平安,全赖红线女侠之力。某欲奏请朝廷,为女侠请功,封官赐爵,以彰其德。”
     众官员纷纷附和:“大人所言极是,红线女侠当受此殊荣!”
     红线却起身推辞道:“大人美意,妾身心领了。然妾身本是江湖中人,蒙紫烟仙师指点,助大人化解危难,今兵戈已息,妾身当遵守师命,归隐山林,望大人成全。”
     薛嵩大惊:“女侠何出此言?潞州百姓皆仰仗女侠,若女侠离去,某如失臂膀啊!”
     红线微微一笑:“大人不必忧虑,田承嗣经此一吓,已不敢再犯潞州。况且天下藩镇割据,非妾身一人之力能改变。妾身志在江湖,不愿为官家所缚。”说罢,从袖中取出金盒,放在桌上:“此盒请大人送还田承嗣,以表大人宽宏之意,亦可绝其妄念。”
     薛嵩见红线去意已决,知不可强留,不禁怅然若失:“既然女侠决意归隐,某也不敢强留。只是不知女侠此去,将往何处?”
     红线道:“天下之大,何处不可为家?妾身将云游四海,仗剑行侠,若他日大人有难,可点燃此香,妾身或能知晓。”说罢,取出三支清香,交与薛嵩,又道:“此乃‘信香,产自海外,点燃后香气能达千里。”
     薛嵩含泪接过,又命人取来金银绸缎,欲赠予红线。红线笑道:“妾身乃江湖人,要这些身外之物何用?”说罢,向众人一揖,转身欲走。
     忽有一武将起身道:“女侠且慢!某愿与女侠同去,学那江湖侠义!”又有几个年轻武士纷纷响应。红线摇头道:“江湖路远,非人人能走。各位且在此保家卫国,亦是侠义之举。”说罢,向薛嵩深施一礼:“大人保重,妾身去也!”
     话音未落,只见她身形一晃,如轻烟般飘出堂外,转瞬消失在庭院之中。众人追到院中,只见明月当空,清风徐来,哪里还有红线的影子?薛嵩望着夜空,长叹一声:“真神人也!”
     次日,薛嵩命人将金盒送还田承嗣。田承嗣见金盒失而复得,更是惊惧,从此对潞州秋毫无犯,两地边境得以安宁数年。薛嵩将红线的事迹上报朝廷,德宗皇帝听闻,亦感叹不已,欲下旨寻访红线,却杳无踪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且说红线离了潞州,从此浪迹天涯,行侠仗义。她时而化身道姑,时而扮作流民,手持霜刃短剑,专杀贪官污吏、恶霸强梁,救助贫苦百姓。江湖上渐渐有了“红线女侠”的传说,有人说她能日行千里,有人说她能遁地飞天,更有人说她曾夜入皇宫,盗取皇帝的玉枕,又悄悄放回,皇帝竟毫无察觉。
     这一日,红线行至江南某地,闻说当地有一恶霸,姓黄名虎,仗着姐夫是州府参军,横行乡里,强抢民女,无恶不作。百姓们敢怒不敢言,暗地里称他“活阎王”。红线得知此事,怒从心起,决定为民除害。
     是夜,红线潜入黄虎家中,见他正搂着一个抢来的少女饮酒作乐,丑态毕露。红线怒火中烧,拔剑在手,如鬼魅般现身堂中。黄虎见了,吓得魂飞魄散,跪地求饶:“好汉饶命!好汉饶命!”
     红线厉声喝道:“你这恶霸,残害百姓,天理不容!今日我便替天行道!”说罢,手起剑落,黄虎人头落地。她又打开黄家粮仓,将粮食分发给附近百姓,这才飘然离去。百姓们感激涕零,连夜在村口立了“红线女侠碑”,以作纪念。
     又有一次,红线路过巴蜀,见一伙山贼劫持了一支商队,为首的山大王号称“黑煞神”,手持一柄开山斧,凶悍无比。红线见状,飞身而下,拔剑便战。那黑煞神虽猛,却哪里是红线的对手?只十几个回合,便被红线一剑斩断斧柄,又一脚踢倒在地。山贼们见头领被擒,纷纷跪地投降。红线命他们释放商队,烧毁山寨,改邪归正,否则下次见面,定不饶命。山贼们吓得磕头如捣蒜,连连称是。商队主人感激不已,欲以重金相谢,红线却分文不取,转身消失在山林之中。
     如此数年,红线的侠名传遍大江南北,人们提起“红线女侠”,无不肃然起敬。她的故事被编成活本,在勾栏瓦舍中传唱,更有文人墨客写诗作词,赞她“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
     时光荏苒,转眼又是十年。这日,红线行至太行山下,想起紫烟仙师的教诲,知尘缘已了,便欲回紫烟洞复命。她一路行来,见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条水,只是世事变迁,人间已换了几番模样。
     来到紫烟洞前,只见洞口云雾缭绕,与十年前并无二致。红线整了整衣衫,上前叩拜:“弟子红线,奉师命下山,今已完成使命,特来复命。”
     话音刚落,洞口云雾散去,紫烟真人含笑走出,依然是当年的模样,丝毫未老。她扶起红线,道:“你已不负所托,救潞州于危难,又行侠江湖十载,功德圆满。如今红尘事了,可随我潜心修道,忘却人间烦恼。”
     红线叩首道:“弟子谨遵师命。”从此,她便在紫烟洞中潜心修炼,不再过问人间之事。据说数年后,有人在太行山顶见过她,只见她身驾祥云,手持霜刃短剑,竟似羽化登仙一般。
     而潞州的薛嵩,自红线离去后,励精图治,保境安民,潞州在他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他时常拿出红线所赠的“信香”,望着东方叹息,思念那位救他于危难的侠女。后来,薛嵩病逝,临终前还念念不忘红线,叮嘱子孙:“若有机会,定要寻访红线女侠的下落,代我致谢。”
     红线的故事,就这样在江湖上流传开来。晚唐袁郊将其写成《红线传》,书中赞道:“红线,一女子也,而能忘身于国家,触危难于锋刃,其义薄云天,其勇贯金石,虽古之豫让、荆轲,不能过也!”
     后人读此传,皆为红线的侠义所感动,有诗叹曰:
     “潞州城外起烟尘,侠女飞身入魏津。
     金盒一盗干戈止,留得英名万古闻。”
    喜欢。
  

第39章 霜刃盗盒惊魏博 素手止戈定潞州[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