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6章 十国烟消归一统[2/2页]

中国野史大甩卖 一路逆风的80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只剩下南唐和吴越了。南唐当时由李煜统治,就是那位34;问君能有几多愁34;的李后主。李煜是个天才词人,但不是个好皇帝,他继位后,对北宋称臣纳贡,只想偏安一隅,继续写他的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开宝七年(974年),赵匡胤派曹彬率军攻打南唐。李煜赶紧派使者去北宋求和,说愿意取消国号,改称34;江南国主34;,但赵匡胤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34;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34;拒绝了求和。
     曹彬率军攻打南唐,采用34;围城不攻34;的策略,把金陵围了整整一年。李煜在城里该写诗写诗,该画画画画,好像忘了打仗这回事。直到金陵城破,李煜才恍然大悟,只好投降,南唐灭亡。
     李煜被押到开封后,赵匡胤封他为34;违命侯34;,其实就是软禁起来。后来李煜写了34;春花秋月何时了34;的词,被宋太宗赵光义认为是怀念故国,于是把他毒死了。一代词帝,就这样凄惨地结束了一生。
     南唐灭亡后,只剩下吴越和北方的北汉了。吴越由钱俶统治,钱家从钱镠开始,就一直奉行34;保境安民34;的政策,对中原王朝恭恭敬敬。看到北宋统一了南方大部分地区,钱俶知道自己不是对手,于是在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主动向北宋纳土归降,吴越和平并入北宋。
     钱俶的选择是明智的,他不仅保住了钱氏家族的荣华富贵,还避免了战争的破坏,吴越百姓也因此免受战乱之苦。这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中,算是难得的和平过渡。
     搞定南方后,北宋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对付北方的北汉了。北汉是十国中最后一个政权,靠着辽国的支持,一直顽强地抵抗北宋。赵匡胤在位时,曾多次攻打北汉,但都因为辽国的干涉而失败。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决定彻底解决北汉问题。他亲率大军,分水陆两路攻打太原。北汉皇帝刘继元向辽国求援,但此时的辽国已经自顾不暇,只派了少量军队象征性地支援了一下。
     宋军把太原围得水泄不通,昼夜攻打。刘继元一看,辽国靠不住了,城里也断粮了,只好开城投降。北汉灭亡,至此,十国全部被北宋统一。
     北宋统一十国,结束了自唐末以来长达七十多年的分裂局面,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统一带来了很多好处:
     首先,结束了战乱,百姓终于可以过上安稳的日子了。五代十国时期,战争频繁,百姓流离失所,统一后,社会秩序逐渐恢复,经济开始发展。
     其次,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五代十国时期,各个政权并立,文化差异很大,统一后,中原文化得以传播到南方,南方的文化也传入中原,促进了文化的融合。
     最后,为宋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北宋统一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经济,使得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朝代之一。
     北宋统一十国的过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统一的过程中,也充满了偶然因素,比如柴荣的英年早逝,赵匡胤的陈桥兵变,以及各个割据政权君主的不同选择,都影响了统一的进程。
     从个人角度来看,赵匡胤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既有军事才能,又有政治智慧,懂得审时度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而各个割据政权的灭亡,也各有各的原因:有的因为君主昏庸,有的因为政治腐败,有的因为战略错误。
     十国烟消归一统,标志着五代十国乱世的终结,也开启了宋朝的历史新篇章。当赵匡胤穿着黄袍,站在汴梁城楼上俯瞰天下时,他可能不会想到,宋朝会成为一个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朝代,也不会想到,宋朝后来会面临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巨大威胁。
     但无论如何,北宋的统一,给了饱经战乱的百姓一个喘息的机会,也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从朱温篡唐到赵匡胤统一,七十多年的乱世,就像一场漫长的噩梦,如今终于醒来,迎接新的朝阳。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五代十国的故事已经成为过去,但它留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却永远不会过时。在这个分崩离析的时代,有过英雄豪杰的奋斗,也有过奸佞小人的算计;有过繁华盛世的景象,也有过战火纷飞的惨状。正是这些复杂的人和事,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与稳定。
     最后,用一句话来总结这段历史:乱世终有终结日,一统江山待后人。北宋的统一,既是五代十国的终点,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新起点。
    喜欢。
  

第16章 十国烟消归一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