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易泽的问题就像是连珠炮一般疯狂的射出。
     不少观众都一脸的迷茫。
     仓颉大家都熟悉。
     毕竟仓颉造字这四个大字在书上摆着呢。
     各大营销号也经常搬出来编点故事。
     因此对于仓颉这个名字,大家并不陌生。
     但是沮诵又是何人?
     很多人不解。
     不过观众里卧虎藏龙,自然有知道这事情的人。
     当下就有人出来解释了:
     “在古籍之中有过这样的记载,沮诵和仓颉,都是黄帝时期的史官。”
     观众们恍然大悟。
     原来这两人都是同事啊。
     不过新的疑问又产生了。
     既然沮诵和仓颉同为黄帝的史官,那沮诵又为何消失在历史的记载中?
     或许不能说是完全消失。
     只是相较于仓颉造字的广泛流传,沮诵未免显得太廉价了。
     这要是真的职场,明明事情都是一起做的,但是论起功劳时,风头全被一个人收了。
     这就很难受了。
     还是说这记载并不可信。
     观众们越发觉得里面的谜团更加复杂。
     古史传说的真实度究竟有多少?
     没有人知道,也无人可以说清。
     那一段历史,实在是太过于悠久。
     画面之中,易泽似乎能够感受到观众心中的疑惑。
     他微微一笑,伸手一翻,手中再次出现了一本书。
     书页翻开,易泽轻声道:
     “战国时期着名思想家荀子,在书中有这么一句话,似乎能给人们一些启发: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
     观众们看着这一句文言文,有些难以理解。
     “这是什么意思?有没有鸟大的能够解释一下。”
     “文言文的东西都还给老师了,好书是爱好看书吗?总感觉这样翻译怪怪的。”
     “这意思就是这样解释的,里面的意思其实就是这样,能明白么?”
     “我他么的你说个鸡儿,一堆废话!!!”
     不过很快就有观众手打出了意思。
     “意思就是很多人都在造字,但是能够把这些形状不同的字统一起来的,只有仓颉。”
     “还是有大佬的,可以可以,总算看懂了。”
     “原来好书者不是爱好看书的人,我就说怎么说起来怪怪的。”
     易泽微笑着看着镜头。
     他明白应该会有观众在弹幕上做出解释。
     但是以他对自己节目的了解,估计不开弹幕的人也有不少。
     就好像很多人,只是默默的看书,一般都不会说话。
     因此,他还是贴心的解释道:
     “这句话的意思或许有人已经理解,好书并不是爱好读书,这里的书,其实是书写的意思。
     因此,荀子这句话的意思,便是爱好书写的人很多,但时唯独仓颉能够留下造字的传说,这是用心专一的表现。”
     易泽稍微停顿了下语气,“荀子要强调的是用心专一的重要性,但时从中我们能够得到的启发,并不仅限于此。”
     所有的文字都回落于地。
     易泽边走边说:
     “众所周知,文字不可能是一人一时的创造。
     必须经过不断的发展,不断地融合。”
     听到这句话,观众们点了点头。
     就好像电影中出现的外星人镜头,基本都能够在现实中找到对应。
     做出的改变也更像是一种在人的基础上增加或者减少某些零部件。
     比如说少一只眼睛,身躯变得瘦弱而头变得很大。
     再或者就是身体透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没有什么是凭空捏造出来的,想象也是以现实为基础。
     华夏对于龙凤这种并不存在的神话生物的描述,很好的阐述了这一点。
     因此,文字,不可能会是一个人在一个时间段的创造。
     仓颉,在其中的作用,或许更多的是一个整理者和规范者。
     易泽的声音还在继续:
     “而仓颉,能够将所有前人的创造,所有不系统的零碎化的东西,加以系统化的整理,创造出系统的文字,这个是完全可能的。”
     易泽的说法,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可。
     在古籍和神话中,人们能够触摸到一些久远的历史。
     或许很多人都会说,神话传说并不可信,只能够当故事来看。
     但不要忘记,神话产生的土壤,依旧是现实。
     古老的神话,更多的是来自于人们对于部落首领的崇拜。
     或者说对英雄人物的推崇。
     在这样的基础上,后代人为自己的英雄祖先,加上种种正面buff,赋予他们至高无上的神格,就并不意外了。
     华夏,盛行已久的祖先崇拜,造就了这一独特的文明奇观。
     几乎所有的神灵,都可以视作是真实存在的英雄人物。
     但如果黄帝时期的史官仓颉,只是一位文字的整理者,那么便可得出一个结论。
     黄帝时期的文字,必定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
     如果不成规模。即便仓颉真的如同传说那般智慧过人,也不可能无中生有。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因此,黄帝时期,定然是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文字基础。
     而仓颉在其中的作用,则是将这些基础性质的文字加以加工整理,并推行开来。
     这才有了仓颉造字的传说。
     但从中延伸出来的问题,就更多了。
     华夏的文字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形成?
     它最早的形态,又会是什么样子?
     观众脑海中,这样的疑问越来越多了。
     他们有些迫不及待,他们在等待着易泽带他们走进一个传说的时代。
     许多观众从来没有想到,原来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汉字,居然也有这么丰富的内涵。
     而且里面包含着的神话传说,竟然一点不比所谓的史诗级着作要少。
     很多人都忘记了,文字本身,就是承载神话和传说的基石。
     能够承载神话本身的,只有神话本身。
     易泽行走于神州大地,他的目光中带有着强烈的好奇。
     这份好奇,感染着每一个正在观看节目的观众。
     他们心潮澎湃,他们迫不及待。
     “故老相传的神话中,到底蕴含着什么样的秘密?”
     “华夏传承数千年的方块汉字,又会有着什么样的传说?”
     “它起源于何时?来自何处?又是如何产生?”
     “各位观众,我是易泽。”
     “今天,让我们一同踏进这波澜壮阔的文字史诗之中,去探寻来自汉字的传说。”
     ……
     ???
    喜欢。
  

第129章 反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