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73章 血泪交织的帝恨[1/2页]

踏星巡天 休闲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堆积如山的奏章他必亲自批阅,甚至不厌其烦地核算边关军饷的每一笔开支。
     龙袍袖口磨出破洞,内侍跪请更换,他却正色道:“国用不足,岂可奢靡?”
     他裁撤宫中娱乐,废止延续百年的元宵灯会,每逢天灾便下诏罪己,减膳撤乐。
     最令人唏嘘的是,这位九五之尊竟要皇后周氏偷偷典当首饰以充军需。
     史家评曰:“若论勤政,崇祯可比太祖朱元璋。”
     可勤政终非治国之道,自律亦非明君之资。更遑论“小冰河期”带来的连年天灾,作物减产、瘟疫横行,将本就脆弱的社会矛盾推向极致。
     但崇祯最大的败笔,莫过于“自断臂膀”的致命抉择。
     初登大宝时,他深受东林党人影响,将厂卫制度视为“恶政”,大幅削弱东厂缉事之权。
     这一决策引发的连锁反应,最终将帝国推入深渊:
     朝堂之上,东林党人以“清流”自居,实则结党营私、把持言路。
     他们高喊“君子不党”的口号,暗地里却朋比为奸,致使诸多救国良策沦为纸上空谈。
     江南豪绅与文官集团沆瀣一气,税赋尽入私囊。当九边将士缺饷哗变时,朝廷竟要靠皇帝典当内帑苦苦支撑。
     帝王耳目俱塞,政令不出宫门。
     待到大顺军攻破居庸关,清兵叩击山海关,崇祯才惊觉——满朝朱紫,竟无一人可用,无一句真言可听!
     甲申年三月十九日,崇祯以衣带自缢的决绝姿态,完成了士大夫推崇的“君王死社稷”的最高仪式。
     在生命最后的时辰里,他强令皇后周氏自尽,目睹袁贵妃殉节,更流着血泪亲手斩杀了十五岁的长平公主和六岁的昭仁公主。
     其遗言字字泣血:
     “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当李自成的军队闯入皇宫时,发现这位末代君主“披头散发,光着一只脚,吊死在老槐树上”,唯有太监王承恩陪伴在侧。
     此情此景,令后世无数史家扼腕叹息。
     那滴在火焰中蒸腾的悔恨泪,终究化作史书上最沉重的一页。
     它提醒着后人:为君者,既要有仁德之心,更需通晓御下之术;既要怀济世之志,更要明白——治国,从来不是一个人的独善其身。
     统帅部三百米处。
     梧桐掩映的青灰小楼院内,三道身影负手而立,身前浮现的全息投影中显现着中轴线战场的实时画面——
     画面中,厚载门血雨腥风,长安门前是不屈之骨,昊天祭坛废墟上残魂未散,万岁峰冰火交织——
     徐福鹤发童颜,眉心朱砂如滴血,左眼青铜锈色沉静如渊,右眼澄澈如婴孩,整个人像是游走于古今之间。
     他轻叹一声,语气却透着凝重:“这一战,比我们预想的还要惨烈。”
 

第373章 血泪交织的帝恨[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