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91章 杀人的政治[2/2页]

大明之不败妖孽 岳天亮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同僚桂萼等人不再用不风流提点,就立刻自己揣测帝意,纷纷上书重提旧事。还真是下等人用棒打,中等人用话教,上等人很自觉啊,不风流觉得自己已经可以退出了。
     张璁桂萼两人因此得以宣诏入京,委为翰林学士,专负责礼仪事项。朱厚熜此举,就是以张璁和桂萼为中心,在朝廷中形成支持自己奉迎皇帝的“议礼派”。朱厚熜这时已经是个熟的不能再熟的政治家了,他将议礼当作起家的政治资本,在酝酿了一段时间后,重新在这个主场挑起了议礼之争。
     当初湖广总督席书曾草拟奏疏,附和张璁、霍韬的意见,称兴献帝宜定号皇考兴献帝,吏部员外郎方献夫也上疏,提出“继统不继嗣”之论。但两封奏疏都没能上呈。
     嘉靖三年(1524年)正月,世宗将席书和方献夫二人的奏疏交付群臣再次集议。杨廷和见世宗有意变更前议,上疏请求致仕(退休),他眼见朱厚熜羽翼已丰,想及早出身以保完全——这皇帝太厉害了,我害怕了,不陪你们完了,不陪你们死了。
     而此时的朱厚熜地位早就已经稳固了,并且他也早就厌恶杨廷和的跋扈难制了,因此嘉靖皇帝就顺水推舟,同意杨廷和致仕归里。文官集团少了杨廷和,就好像老虎没了牙,但是早就深谙政治险恶的不风流唇亡齿寒,也紧跟着请求再回山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文官集团这头大象没了骑象人,而朱厚熜又一门心思的想把他们这块肥肉吞到嘴里,不风流岂能不知?但是朱厚熜想抢占别人这头大象的骑象人的位置,他首先得是自己这头大象的骑象人,所以不风流就知道自己是时候该让位了。这个皇帝朱厚熜已经羽翼已丰了,他不再需要不风流这把挡在头上的阴暗的大伞了。
     但是很可惜的是,虽然杨廷和与不风流两人都看的很清楚,其他人可就没有这样高超的眼光了。杨廷和为了能够全身而退,他甚至连儿子都没敢的太明白了,他连儿子都留下来给他当了盾牌。
     杨廷和一去,颇感群龙无首的礼部尚书汪俊,还有吏部尚书乔宇等人,竟然都不知高地厚的想取而代之,继位这个骑象人的位置。一家人苦心经营,都在酝酿再一起集体谏诤。
     适逢主事侯廷训据宗法作《大礼辨》,吏部尚书乔宇等人遂据此率群臣近两百五十人一同进言,反对朱厚熜以兴献王为皇考。
     朱厚熜虽然早有准备,但是他还是不悦,下令让更多的官员参与到了这场议论中来。于是,给事中张翀等三十有二人,御史郑本公等三十有一人,以及邹守益等,也都加入战斗抗章力论。
     状元唐皋上疏:“陛下宜考所后以别正统,隆所生以备尊称。”
     这子不愧是状元,他表面上是在调停,实际上却是倾向于反对。与此同时,那个王阳明的大弟子邹守益,虽然表面看上去光明正大,但是话里话外也觉得朱厚熜有点没事找事。也是的,这大明朝的国家大事皇帝不关心,却成在这大礼议事件上加缠不清,真是有点没事找抽啊。
     邹守益有王守仁的面子在,而唐皋也是前朝状元,两人在朝中都属于影响较大的文臣,朱厚熜因此恼羞成怒,对此次进言之人均以斥责、罚俸甚至罢黜进行惩罚。
     在这场抗章力论的最后,汪俊代表文官集团只好妥协:“于兴献帝、兴国太后止各加一‘皇字,以备尊称。”
     三月,朱厚熜勉强同意称父亲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母亲为“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尊封祖母邵氏(明宪宗贵妃)为寿安皇太后,孝宗皇后张氏为昭圣慈寿皇太后,武宗皇后夏氏为庄肃皇后。
    喜欢。
  

第391章 杀人的政治[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