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01章 姓氏[2/2页]

大明之不败妖孽 岳天亮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力的强大,对【百家】很是不利,关陇集团尤其不能容忍山东士族凌驾于自己之上。为此,【百家】通过自己的代言人李唐王朝,命大臣高士廉等刊正姓氏,修撰《氏族志》。
     贞观十二年,《氏族志》修成,却仍列山东士族崔民干为第一等,唐太宗李世民看后大为光火怒道:“山东士族世代衰微,全无冠盖,仅靠婚姻得财。我就不明白了,你们为什么到现在还这么看重他们呢!”
     李世民严命高士廉等人重新刊定,并指示“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于是新修订的《氏族志》“凡二百九十三姓,千六百五十一家”,基本贯彻了唐太宗的指示,以皇族为首,外戚次之,崔民干所属的崔家,被直接降为了第三等氏族。
     也就是在这个《氏族志》里面,李世民正大光明的推出了,历史上李姓人物最厉害的那个人,“老子天下第一”的李耳!这位姓李的大圣人,不管从哪个方面说,那当然都是最了不起的,即使是在诸子百家中,李耳也堪称领军人物。
     李世民公告天下,说自己就是老子李耳的后代,把李耳首次捧到了“老子天下第一”的宝座上。从此以后,唐太宗的子孙都把老子李耳奉为教主,奉为太上老君,把道教奉为唐朝的国教。真不愧是“老子姓李”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但是李世民之后,一个小女子武媚娘粉墨登场了,她听从自己的心腹许敬宗、李义府等人的建议,为了能把她们家族的武姓,也列入士族谱系之内,极力劝说唐高宗重修谱牒。
     唐高宗在显庆初命令礼部侍郎孔志、着作郎杨仁卿、太子洗马元道、太常卿吕才等十二人重修谱牒汇编。显庆四年新谱修成,名为《姓氏录》,共收二百三十五姓、二千二百八十七家。
     高宗亲自为《姓氏录》撰写书序,“以四后姓、酅公、介公及三公、太子三师、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仆射为第一姓,文武二品及知政事三品为第二姓,各以品位高下叙之,凡九等,取身及昆弟子孙,余属不入。”
     武则天的《姓氏录》不在【百家】的控制范围之内,这个女人这么做,是有着她自己的私密目的的。武则天的目的其实在明眼人看来,也很简单,这个女人不过就是想抬高自己武家的地位罢了。但是《姓氏录》颁布后,舆论哗然,许多士人将其贬称为“勋格”,以被录入为耻。
     武则天一怒之下,为使《姓氏录》真正取代《氏族志》,听从了李义府的奏请,直接将原存于各地官府中的《氏族志》,全部收回并焚毁了。事实证明,【百家】这时候应该是又没落了,这帮野心勃勃的帮派分子,又一次替人做了嫁衣。
     其实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国就已经有姓氏存在了。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的姓氏文化逐渐发展扩大,世世代代的延续、扩展、更新、融合;到了唐朝的后期,因为天可汗开放政策的包容性,中国的姓氏更是大爆炸一般的发展到了顶峰。
     在秦汉以前,其实姓和氏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
     【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中国最早的姓,大都从 “女”旁,如:姜,姚,姒,妫,嬴等,表示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传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产生则在【姓】之后,是按父系来标示血缘关系的结果。
     比如说“黄帝轩辕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姜姓”,大家就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炎黄二帝,原来是分属两个,按母系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部落或部落联盟的。
    喜欢。
  

第501章 姓氏[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