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39章 旧闻[2/2页]

仙师独秀 想见江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听了一下广元帝的情况。
     说实话,他前一世沉沦过,纵横过,对皇室消息还真没关注过。
     这一打听,他觉得就是到了这一世,北静王萧海里造反也是板上钉钉的事。
     原来这位广元皇帝的父亲不是皇帝,祖父不是皇帝,曾祖父才当过皇帝。
     他上一位皇帝武宗在位时,他是比武宗小三十岁的堂弟。
     爵位也只是个郡王。
     因为和武宗太子萧耀国关系极好,深得武宗太子倚重。
     武宗末期,萧耀国掌握重权,广元皇帝成为萧耀国手中第一信重之人,禁中大半兵权,尽付于广元皇帝。
     与此同时,广元皇帝的郡王爵位,也提升到了王爵,因功封祁王。
     按道理,东宫太子只要脑子没毛病,绝不会信重一个不算远枝的宗室,掌握重权,接触武力。
     问题的根源,正在于萧海里的父亲,也是前任镇北王萧青宇身上。
     萧耀国并不是长子,长子正是镇北王萧青宇的父亲萧耀邦。
     原本萧耀邦文武兼资,是立为太子的不二人选。
     未料,天不假年,死在了南疆之战。
     后来萧耀国立为太子时,和他年岁相仿的侄子萧青宇也被封为镇北王,掌握十万狱龙铁骑镇守北国边关,履历战功,威风赫赫。
     再得民心、士心上甚至胜过萧耀国一头。
     且武宗屡屡加封镇北王,及至对萧耀国放权时,还特意召回了萧青宇,同样授予权柄,且十万狱龙铁骑仍旧由萧青宇掌握。
     萧耀国当然看得明白武宗的制衡之意,依然感受到了巨大压力。
     由是,他才过分重用萧庆辰,以此来对抗萧青宇。
     在当时的萧耀国眼中,镇北王萧青宇才是心腹大患,萧庆辰一个宗室远支,纵然掌握一些兵权,断不会翻出风浪去。
     岂料,在一场至今仍讳莫如深的丙辰宫变中,武宗驾崩,太子萧耀国身死,镇北王萧青宇暴亡。
     对外宣称,是南疆妖孽为祸宫中,此生此变。
     三日后,武宗皇后,后来的慈安太后下懿旨,着祁王萧庆辰即位,便是当今的广元皇帝。
     广元皇帝登基后,敕封镇北王世子萧海里为北静王。
     以上,是邓神秀短时间内,所能查到的关于广元皇帝和北静王的全部资料。
     有了这些资料,他加工构陷谢昆的素材,立时又丰富起来。
     他着力往丙辰宫变上牵引,炮制了一份从逻辑上无可挑剔的黑材料。
     其实黑材料中,根本没有什么有力证据,即便他污蔑谢昆大发议论,说今上得位不正云云,但只要有北静王檄文里那段重量级细节描写。
     广元皇帝处,就注定没有谢昆的好果子。
     整顿好这些黑材料后,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
     自太祖时,天下各府皆设有鹤嘴铜壶,接受天下人举告。
     后来,因为朝堂非议,鹤嘴铜壶在宣宗时取消。
     直到广元皇帝登位,夜司权力大涨,鹤嘴铜壶又重新设立。
     所以,邓神秀要做的就是将黑材料送进那鹤嘴铜壶去。
    喜欢。
  

第139章 旧闻[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