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章 钟文松的第一次相亲[2/2页]

一生只求半称心 篱影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能说得起嘴。
     老钟从小就敬佩识文断字的人。因此家里虽然贫穷,穷得全家人吃了上顿没下顿,勉强饿不死,老钟却还是坚持让几个儿子都去读书。
     当然,两个女儿就没有这个福气了。
     之所以坚持让儿子们读书,用老钟的话说,就是:“多少识几个字儿,哪怕是去讨口,能在人家门前写两句吉祥话,人家给的也痛快一些。”
     老钟小时候跟着他爹要过饭。后来在闹饥荒时,他也带着六七岁的文松出去讨过口。
     在乞讨时遭受白眼的时候,他很是羡慕那些能提笔在人家墙上作诗的“文化人”。
     那些人往往一首吉祥诗题完,不用开口,主人家就会主动把好的食物双手奉上。仿佛那种人就连讨饭,也是有底气的。
     聂大梅对孩子们上学的事虽然不以为然,但拗不过老钟,嘟囔了几句,也就随他去了。
     能不嘟囔吗?半大的孩子要是上工,都能顶半个工分了。
     可是儿子们都上学去了,家里挣工分的,就只有老钟和聂大梅,还有两个干活像她们娘一样磨蹭的半大闺女。
     而吃饭的却有九口人,大多还是“吃穷老子”的半大小子。
     终究是祖坟前没长蒿子,冒不了清烟。
     老大钟文松高中毕业时,还没有恢复高考,上大学得大队里推荐。
     人家大队干部的子女还推荐不完呢,哪里能轮得到他?
     因此就回家跟着老钟下了地。
     然而钟文松也有点像他娘一样的磨蹭性子,干活上不去。
     又是刚下学的学生,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干活也只能顶大半个工分。
     不过好歹也算替家里减轻了不少负担。
     钟文松高中毕业,回家务农了。老二钟文同也上到了高中毕业。
     这时候高考政策倒是恢复了,然而他考了两年,总是与分数线擦肩而过,就息了那个念头。
     最终他也老老实实实的回了家,像大哥一样,当了一名农民。
     钟文同比他哥哥身材魁梧,虽然也是一直在上学,没怎么做过农活,但是他有一把子力气,下学回来,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老三钟文平和老四钟文顺都是男孩,是一对双生子。
     看大哥和二哥高中毕了业,都又回家里种地了,两个人没读到小学毕业,就都不愿意再读了。
     老钟从老大老二身上,看到上学好像也确实没什么出路,就由了他们。
     小七钟文涛还小,没到上学的年龄,每天领着一帮半大小子,在村子里疯跑。
     秋生娘临走时对老钟说,让给文松换身衣服,她和女方家说好了,明天要领着文松先去青龙沟,让女方家里的人相看相看。
     老钟就去他隔了三代的堂侄,生产队里的大队长钟怀山家里,借了他的蓝士林裤褂,让钟文松第二天穿着去相亲。
     第二天上午,钟文松就随着秋生娘去了青龙沟。
     姑娘家屋子里乌泱泱一大堆人,年轻些的女人好几个,还有个抱着孩子的。
     钟文松都没有怎么敢抬头,坐下说了一会儿话,秋生娘就让他先回来了。
    喜欢。
  

第7章 钟文松的第一次相亲[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