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60章 学术探讨[2/2页]

心理咨询室 寒寺敲钟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弄着练习坐姿、微笑、接茶杯的姿势,甚至被迫背诵了几段关于古代丧葬制度和楚地巫觋文化的“知识点摘要”,脑子都快炸了。刘邦项羽许仙这三个狗东西,就搬着小板凳在旁边嗑瓜子看戏,时不时发出“啧啧啧”、“安如你这笑容太假了”、“腰挺直!跟羽哥学学!”的点评,气得我牙痒痒。
     终于熬到了周日。我起了个大早,对着镜子把头发梳了又梳(虽然还是那几根毛),穿上苏雅精心挑选的、看起来“稳重又不失朝气”的休闲西装(勒得我喘不过气),提着大包小包——有苏雅指导买的极品茶叶、给苏母的羊绒披肩,还有许仙“包在身上”、号称“绝对印象深刻”的见面礼:一个包装极其精美古朴的锦盒,沉甸甸的,不知道里面是啥。许仙只神秘一笑:“放心,考古世家,送这个准没错!保证你老丈人眼前一亮!哈哈哈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拒绝了三人组“同去助阵”(实则是想看热闹)的强烈要求,并严厉警告他们不许暗中尾随搞破坏之后,我开着从许仙车库里“借”来的最低调的一辆黑色奥迪(在许仙的车队里算低调,放外面依旧扎眼),载着同样精心打扮、小脸微红的苏雅,怀着上刑场般的心情,驶向她父母家。
     苏雅家在一个环境清幽的老干部小区。车刚停稳,就看到单元楼下站着两位气质儒雅、笑容和煦的中年人。苏建国教授身材清瘦,戴着金丝眼镜,眼神温和却透着学者的睿智。王秀琴阿姨则显得更富态些,眉眼弯弯,一看就脾气很好。
     “叔叔好!阿姨好!” 我赶紧下车,拎着礼物,腰弯成九十度,声音洪亮(差点破音)。
     “哎呀,玉奇吧?快别客气!” 王阿姨热情地迎上来,上下打量着我,眼神里满是丈母娘看女婿的满意,“小雅天天在电话里夸你,果然一表人才!快进屋快进屋!外面冷!”
     苏教授也笑着点头:“小李是吧?欢迎欢迎,到家了别拘束。” 他目光扫过我手里提着的那个古朴锦盒时,镜片后的眼神似乎微微亮了一下。
     悬着的心稍微落回去一点。开局似乎还不错。
     进了屋,典型的学者之家。干净整洁,书香浓郁。客厅一面墙是顶天立地的大书柜,塞满了各种考古报告、历史典籍和线装书。博古架上摆着一些陶罐、青铜器仿品和奇石。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茶香和墨香。
     落座,奉茶。寒暄自然是围绕着苏雅展开。王阿姨拉着女儿的手问长问短,苏雅娇嗔着应答,气氛温馨。我则正襟危坐,双手捧着茶杯,努力扮演一个“稳重可靠”的倾听者,偶尔在苏雅的眼神示意下,恰到好处地附和几句“小雅特别能干”、“在店里帮了大忙”。
     聊了一会儿家常,王阿姨起身:“小雅,来帮妈打打下手,今天让你爸跟玉奇好好聊聊。” 说着,不由分说地把苏雅拉进了厨房。
     客厅里瞬间只剩下我和苏教授。
     空气…好像安静了一点点?刚才的温馨感被一种无形的学术气场取代。
     我手心有点冒汗。考验来了!
     “小李啊,” 苏教授端起茶杯,吹了吹浮沫,语气随意但目光如炬,“听小雅说,你对历史也很有兴趣?特别是…古代社会民俗这方面?”
     来了!苏雅的情报果然精准!
     我精神一振,立刻坐得更直,眼神努力放射出“渴求知识”的光芒(希望看起来不像饿狼):“是的叔叔!兴趣浓厚!特别是秦汉跟朱明时期,社会变革剧烈,思想碰撞交融,那些民俗信仰、民间传说,特别能反映当时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和精神世界!不像正史,总带着点…嗯…官方的味道。” 我尽量用苏雅给我恶补的术语,显得专业又不失自己的理解。
     苏教授果然来了兴趣,放下茶杯,赞许地点点头:“哦?这个切入点不错!看来是真下功夫了。那你对…古人追求‘成仙这个现象,怎么看?从帝王将相到平民百姓,似乎对‘褪去凡胎,飞升仙界都有着近乎偏执的渴望。你觉得,根源是什么?是单纯对死亡的恐惧?还是对现实苦难的逃避?或者…真有某种我们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诱惑存在?”
     成仙?!
     这两个字像两根针,狠狠扎在我敏感的神经上!老道那张砂砾化的脸、项羽被挖心又拼合的惨状、刘邦绝望的哭嚎、许仙千年孤寂的背影…瞬间在我脑子里闪过!冷汗“唰”地就下来了。
     我强忍着心脏的狂跳和翻涌的情绪,端起茶杯猛灌了一口,滚烫的茶水烫得我舌头一麻,反倒让我清醒了几分。不能慌!苏教授只是学术探讨!他不知道内情!
     “这个…确实是个千古谜题。” 我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带着思考。
     “单纯的怕死或者逃避,可能解释了一部分。但我觉得更深层的原因…可能是对‘秩序和‘超越的渴望。”
     我结合自己“明朝三十多年土着”的见闻和许仙偶尔流露的只言片语,小心组织语言,“古代社会,等级森严,天灾人祸不断,个体命运如同浮萍。而成仙,意味着彻底摆脱这套凡俗的秩序,获得绝对的自由和力量,甚至…成为新秩序的制定者。这种诱惑,对身处规则束缚和命运无常中的人来说,是致命的。”
     苏教授的眼睛明显亮了起来!他身体微微前倾:“说得好!‘秩序与‘超越!这个角度很新颖!跳出简单的恐惧论和逃避论!” 他像是找到了知音,兴致勃勃地起身,从书柜里拿出一个厚厚的、看起来有些年头的皮质笔记本。
     “不瞒你说,小李,” 苏教授翻开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还夹着许多泛黄的剪报、拓片复印件和手绘的符号,“我最近就在准备一个课题,核心就是探究‘从古至今,人对成仙的渴望到底源于什么。这些年,我收集了大量散落在地方志、野史笔记、甚至墓葬壁画、陪葬品纹饰里的相关记载和线索,都是些很有意思的民俗志怪故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把笔记本推到我面前,指着一页:“你看这个,汉代一个地方豪强的墓志铭残片,上面隐晦地提到他晚年沉迷‘导引吐纳,追求‘尸解,结果弄得家宅不宁,死状诡异…”
     又翻一页:“还有这个,唐代一个游方道士留下的手札残本,里面提到一种叫‘剥茧的邪法,说是能褪去凡胎浊气,但代价极其惨烈…”
     再翻一页:“最离奇的是这块从海外回流的中古玉璧拓片,上面的符号组合,我对比了很多资料,竟然和某些记载中‘天庭接引使者的信物符号高度相似…”
     我一边听着苏教授如数家珍的介绍,一边快速扫过那些泛黄的纸张。那些扭曲的符号、诡异的记载、血腥的描述…每一个字都像在撩拨我那根紧绷的神经!特别是看到“剥茧”、“代价惨烈”、“天庭信物”这些字眼时,我后背的寒毛都竖起来了!这哪里是民俗志怪?这他妈就是老道那帮人干的事的翻版!
     “叔叔…您收集的这些…真是太详实了!” 我强压着内心的惊涛骇浪,脸上努力挤出钦佩和感兴趣的表情,“这些故事…听着就让人毛骨悚然,但又忍不住想探究背后的真相。”
     “是吧!” 苏教授像是找到了倾诉对象,谈兴更浓,“这些材料太散碎了,很多逻辑不通,前后矛盾,像是被人刻意掩盖或扭曲过。但我总觉得,它们拼凑起来,或许能指向某种被历史尘埃掩埋的…‘真相。” 他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带着学者的执着和一丝狂热。
     他合上笔记本,郑重地放到我手里,语气亲切了许多:“玉奇啊,我看你对历史是真有见地,不是那种附庸风雅的。这笔记本,你拿回去看看!以后啊,咱们就是一家人了,别生分!你要是再听到什么有趣的、关于这方面的民间传说、奇闻异事,或者对这些材料有什么想法,随时来找我聊聊!咱们爷俩好好探讨探讨!”
     我双手捧着那本沉甸甸的、仿佛蕴含着无数惊悚秘密的笔记本,感觉接的不是本子,而是一块烧红的烙铁。
     “谢谢叔叔!我一定…好好学习!” 我喉咙发干,笑容有点僵。心里疯狂吐槽:有趣的民间传说?奇闻异事?叔叔啊!您知道我身边就杵着三个活生生的“奇闻异事”吗?项羽就是被“剥茧”过的!刘邦差点被逼“成仙”!许仙家里就摆着您说的“天庭信物”(宋代破碗)!这些“故事”讲出来,怕是要把您老的三观震碎成二维码啊!
     就在这时,厨房传来苏雅清脆的喊声:“爸!玉奇!开饭啦!”
     这声呼唤如同天籁!我赶紧把笔记本小心地放到一边,如蒙大赦般站起身:“叔叔,吃饭!吃饭!阿姨和小雅辛苦了!”
     苏教授意犹未尽地拍拍我的肩膀:“好!先吃饭!以后有的是时间聊!” 他看向我的眼神,充满了找到“学术忘年交”的欣慰。
     我跟着苏教授走向饭厅,看着餐桌上王阿姨和苏雅精心准备的丰盛菜肴,闻着诱人的饭菜香,心里却五味杂陈。
     这顿饭,注定是吃得心惊肉跳,食不知味了。
     这未来老丈人的课题…
     还真是…直击灵魂深处啊!
     许仙送的那个“深刻印象”的锦盒还摆在茶几上,不知道里面是啥。但现在看来,苏教授送我的这本“民俗志怪大全”,才是真正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见面礼”。
     得,以后这“学术探讨”的坑,算是跳进去了。只希望,别哪天聊着聊着,把项羽他们几个给“探讨”露馅了…
    喜欢。
  

第160章 学术探讨[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