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问道:
     “哀家听闻,你与莞贵人情谊深厚,情同姐妹,可有此事?”
     沈眉庄一时也摸不透太后这般询问的意图,
     在太后面前,她也不敢有丝毫隐瞒,于是放下手中的笔,恭敬地回道:
     “回禀太后,嫔妾年幼时便与莞贵人相识,那时相处得极为亲密。
     长大后虽分隔两地,但也偶尔会有书信往来。
     刚入宫那段时日,嫔妾与莞贵人的确交情甚好,只是近来因各自都有事务缠身,联系便不像从前那般频繁紧密了。”
     太后似是明知故问,接着开口道:“可是因为你时常陪伴在哀家身边,才疏了与她的往来?”
     太后此番发问,也有意试探沈眉庄。
     其实,无论沈眉庄如何回答,她心里都有数。
     毕竟,有嫔妃主动亲近自己,她怎会不把其中的缘由、前因后果打听清楚?
     她可不想人到暮年,还被小辈利用,玩弄于股掌之间。
     这一问,便是要试试沈眉庄的心性。
     虽说这几日观察下来,这沈眉庄看起来还算是个正直的人,没有那些阴诡的小心思,但太后深知 “人不可貌相” 的道理。
     她这辈子在康熙的后宫中吃了不少亏,那些坑害她的人,表面上往往都是慈眉善目,开口后也都是慈悲之词,可真到了算计她的时候,却丝毫不留情面。
     她现在虽已贵为太后,但她还要为乌拉那拉氏家族和老十四活着,绝不能被人利用了,去消磨和那孽障本就不多的母子之情。
     所以,即便沈眉庄在伺候自己,她也还是会在平日里不经意间对其进行考验一下。
     沈眉庄微微福身,神色诚恳,不慌不忙地开口说道:
     “太后明鉴,嫔妾入宫以来,犯下了不少过错,不仅遭了禁足之罚,还被罚抄宫规。
     细细想来,一来是嫔妾自己行事不够周全、思虑欠妥;
     可另一方面,也与莞贵人有所关联。
     莞贵人圣眷正隆,恩宠优渥,嫔妾与她自小相识,情谊深厚。
     可在这后宫之中,与她交往过密,难免被其他嫔妃视为同党,招致敌视。
     嫔妾因此吃了不少暗亏,有苦难言。
     嫔妾入宫,本是为了侍奉皇上,以及光耀家族门楣,实在不愿过多卷入这些纷争之中。
     所以才想着能托庇于太后身边,陪太后静心礼佛,日后也能更好地伺候皇上。
     过去的那些纷扰,嫔妾着实不想再沾染了,还望太后能体谅嫔妾的心思。”
     太后听了沈眉庄的话,不禁露出一丝满意的微笑。
     她心中所想,沈眉庄主动前来侍奉自己,主要原因大抵就是如此。
     毕竟沈眉庄还执掌着部分宫权,若依旧与圣宠优渥的甄嬛交好,好事都被她们姐妹占尽,那其他嫔妃还如何在这后宫立足?总不能事事都顺着她们。
     太后也是知晓,甄嬛和沈眉庄二人都曾被禁足,而禁足之后,莞贵人复宠却并未出手拉拔沈眉庄。
     在太后看来,这再正常不过。
     现如今的后宫的这些心思手段对她而言,可是简单太多了。
     想当年,她身为德妃时,那后宫简直是暗流涌动,杀意横生。
     争宠夺权的戏码每日都在上演,各种阴狠毒辣的手段更是层出不穷,早就见怪不怪了。
     正因如此,太后对甄嬛没有出手帮助沈眉庄一事,丝毫都不觉得奇怪。
     此次不过是甄嬛未搭把手帮沈眉庄,这沈眉庄便有些心灰意冷,也委实有些软弱。
     但心灰意冷也并非全然是坏事,单从这一点上,太后就能看出这沈眉庄心性还算是纯良。
     至少她没有因此记恨甄嬛,反手去害她。
     而是另谋出路,为自己在后宫的生存打算。
     太后觉得,像沈眉庄这般没有太多弯弯绕绕心思的人,着实不错,这也是她欣赏沈眉庄的缘由之一。
     至于那个莞贵人,太后实在不愿多费心思理会。
     她心里明白,有宜修在这后宫之中,莞贵人想要有个好结局,简直难如登天。
     就凭宜修对柔则那深入骨髓的恨意,不管莞贵人是柔则的替身,还是所谓的转世也好,
     她都是宜修首要对付的目标之一,说不定现在已经在暗中下手了。
     所以,对于这样一位盛宠加身的嫔妃,只要不闹到自己面前,太后便懒得理会。
     在这后宫之中,得宠之人招来万千宠爱,同时也会招致万千记恨,不过是常态罢了。
     想让莞贵人命丧黄泉、不得好死的人多了去了,自己一大把年纪,实在犯不着下场掺和此事,她向来相信自己的好侄女的手段。
     便就此岔开了这个话题,对沈眉庄说道:
     “你是个好孩子,就是心思单纯了些。不过心思单纯也有好处,适合多抄写些佛经进献给佛祖。
     往后你没事就常来哀家这儿,多替哀家抄抄佛经。至于其他的那些是非之事,只要你不主动沾染,旁人也不会无端把麻烦往你身上推。”
     沈眉庄瞬间领会了太后的意思,感激不已,连忙向太后叩谢,随后继续静下心来抄写佛经。
     一时间,室内又恢复了一片静谧祥和。
    喜欢。
  

第103章 眼明心亮[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