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阿哲,记好账。”
      “明白。”
      后勤大管家阿哲,掏出笔和本子做好记录。
      侯三拎着装有一千块钱票据的布袋子,开口问道:“咱们带着钱不就行了?费这事干嘛呀?”
      李向东接过他手里的布袋子,放进自己的挎布包里。
      “有些人不乐意要钱,而且用票据的话,咱们也能多赚一点。”
      这年头的农村生产队,每年分配给每家每户的主粮大概几百斤左右,多了七八百,少了三四百,主要是看大队的收成如何。
      各地情况不一,甚至是邻村之间都会有很大的差距。
      有些村里光棍多,原因就是该村每年发的粮食少,工分不值钱,附近村里的姑娘们都不乐意嫁过去...
      还有副食品,油,每人半斤到一斤之间,猪肉2到3斤,鱼肉看具体情况,有些村子不靠水,甭说鱼肉了,一年到头鱼粑粑都看不着。
      当然,上述的那些东西可都不是白给的!
      全都需要用工分去换,生产队年底结算的时候,如果谁家的工分不够,那就倒欠,去借村里的储备粮,往后的年份里再慢慢还。
      副食品可以不要,主粮总不能不吃吧?
      另外还有一些糖票、布票和肥皂票之类的票据,大队每年也会发一些,不过数量少的可怜。
      票据敞开了用的情况,在这个年代里除了一些特殊群体,普通老百姓家里想都不敢想!
      生活在城市里的工人家庭都要精打细算,更别说条件艰苦的农村了,抠抠搜搜的都很难能支撑到年底,遇到事了,必须得拿着钱去想办法换一些票据。
      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完全可以直接按照市场上的票据价格去收银元,一增一减之间又能多出来一部分利润。
      李向东把这些全都给侯三掰开揉碎讲了讲,侯三这才明白为什么用票据的话能多赚一点。
      “东哥,我明白了。”
      侯三这个干部家庭里的孩子,之前压根不知道这些,他还以为农村和城里差不多,票据都是按月发放,并且不要钱呢。
      “侯三,农村的孩子打破脑袋想进城工作,可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不想种地...”
      阿哲看到去隔壁屋里藏钱的蛐蛐孙回来,便闭嘴没有再往下说。
      “你们小哥仨甭聊了,咱们该出发了。”
      蛐蛐孙拿着侯三今早给他送过来的军用水壶,灌满一壶水后开始催促李向东三人动身。
      现在的京城出了城门,过了护城河就是农村,可现在的交通不方便,出去一趟打个来回就需要大半天的时间。
      中午饭需要提前准备好,李向东在蛐蛐孙家所在的胡同早点铺子里买了一些馒头包子。
      “阿哲,东子花了多少记上账,以后这种情况少不了,这钱得咱们四个平摊。”
      阿哲听到蛐蛐孙嘴里说出来的话,表情有些诧异,不过他还是拿出笔和本子如数写了一下李向东刚才的花费。
      四人步行走到公交站,挤上公交车后蛐蛐孙三人把包里装着钱的李向东围在了中间。
      这年头的佛爷们技艺高超的很,裤兜什么时候被划了,不去掏兜都发现不了!
      一路摇摆到郊区,下车后侯三看着一望无际的白菜地,他小跑到地头,冲着距离最近的那颗大白菜直接来了个小解。
      “侯三,你特么干嘛呢!”
      阿哲看到侯三的操作,跑过去冲着他的后背拍了一巴掌!
      郊区这些菜农们种出来的菜,主要是供应城里所需,而眼前这些大白菜过段时间就会成为城里的冬储菜。

第425章 欠锤![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