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  张氏此时才明白过来。
      “郭嘉倒是和姜儿比较合适。”张氏看着甄逸说道
      “奉孝人品、学识、长相皆不凡。
      殿下主动上门是一种态度,他和郭嘉不但是师兄弟,二人交情深厚。”
      “现在辽东不少人思想也在转变,只要儿女过得好就行。”
      张氏也是开明的人,历史上甄逸去世后,一个女流撑起偌大家族和生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中平五年《188年》一月底,宁郡。
      “殿下,你说我们接下来去什么地方?”典韦跟在刘恢身后,他们到宁郡已经好几天了,刘恢不是在田间地头,就是找工人、商人等闲聊。
      “我们今天去海边看看。”
      刘恢带着典韦沿着海边走,海边的主干道大部分已经完工了,这是规划的第一个宁郡沿海最外一条主干道。
      看到前面一些人正在往一条村庄修路。
      一月底的宁郡并不算寒冷,也算不上暖和,白天接近20度的气温让人感到浑身舒适。
      “请问一下,你们这是往村庄修路?”
      为了便于沟通,辽东这几年鼓励各村办学习班,利用农闲或者晚上,大家集中学习认字和基本算术。
      听到刘恢的话,纷纷停下手中的活。
      “小哥是外地人吧?”一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大汉问道
      刘恢微笑着说道,“大叔,我是辽东大学的学子,很快就要毕业了,特意到宁郡游学。”
      众人听说刘恢的来意,纷纷报以微笑,看得出来,大家对这层身份的羡慕。
      中年人直接在路边一块石头坐下,示意刘恢也坐下。
      刘恢直接坐了下来,其余村民并未过多理会,依然在一旁干活。
      “我们这里叫朱家村,我是村里的村长。”中年男人拿出一旁背篓里的碗,倒了几碗冷开水给刘恢几人。
      几年来,辽东从上到下已经养成了喝烧开后的水。
      一路上赶路,刘恢几人也感到口渴了。
      “朱家村?这里大部分人都姓朱吗?”
      “是啊,我们都是从冀州过来的,这里大部分人原本就是一个村的。
      移民过来以后,这里也没有一个名字,后来干脆就叫朱家村了。”
      看得出来,朱村长很健谈。
      “朱村长,你们现在生活得怎样?”
      “比冀州时好了不少。”
      “能吃饱吗?”
      “现在基本都能吃饱了。”
      “我在辽东看报纸,不是免除了两年税收吗?”
      “是免除了两年税收,只是新开荒的土地贫瘠,粮食产量有限。”
      “县里官员知道吗?”
      “知道,他们也不容易,按照经验,今年过了就会逐渐好转。”
      “今年村里的公粮怎么办?”
      “有点紧,不过,大家节省一点能解决。”
      “你们为何不报告乡里和县里。”
      朱村长笑了笑,“小兄弟,政府也不容易,他们养了我们这些人两年,虽然粮食是借的,但是并没有利息。
      我们这些人不是辽东王的话,大部分人都饿死、冻死了。
      百姓们说,种地纳粮是天经地义,何况这里赋税很低,那就不要麻烦政府了。”
      听到这里,刘恢感觉鼻子很酸。

第292章 刘恢暗访1[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