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则是继续淡淡的解释道:“这个镜子的三角,代表了天地人三才,正为阳,反为阴,主要用法就是以正面对着光线,而以篆字对上棺材,封住晦暗气息。也就是用来封阴气的东西。”
“阴气?这么玄乎?”
听到纪妙竹的话语,王野并没有停下来回答的打算,反而是继续翻转了一下手中的三角镜,指着铜镜边缘处一个极其不起眼的地方,随着他的手指看去,只见那里一个有一个很小的篆字“温”。
看到这个小字,没等纪妙竹开口询问,王野就已经出声解释道:“这个东西的原主可算是来头不小了。”
“什么来头?”
纪妙竹问道。
“盗墓贼的老祖宗吧,算是名声比较大的那种了。”
“盗墓贼的老祖宗?”
纪妙竹惊讶的复述道,就靠着这一个小字就能判断是盗墓贼的老祖宗了?就这么简单吗?
“你觉得不可能?”
王野看着一脸不可置信的纪妙竹开口问道。
“不是不可能,只是这也太难以置信了吧?就靠这一个字就能认出原主的身份?”
纪妙竹疑惑的开口。
对此王野也并不奇怪,语气平淡的继续开口说道:“温韬,那可是五代十国时期最大的盗墓贼,曾出任耀州节度使,也就是一方的军区司令,把关中地区的大小皇陵全都盗挖过一遍。”
“其盗过的墓葬规模和数量都是十分惊人的,这点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都是有所记载。”
“说他是盗墓贼的老祖宗,也算差不多了。”
听到王野的这番解释,纪妙竹顿时就有些站不住了。
“大小皇陵全都盗挖过一遍?不可能吧?”
纪妙竹对于这家伙的战绩还是有些怀疑,唐朝可是有二十多位皇帝呢,这家伙能全都挖个遍?
对方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这种事的话,那着实也太过于惊人了吧!
不过王野脸色丝毫未变,语气则是变得有些厌恶:“怎么不可能呢?温韬此人是被史学家考古界都认定的,对于华国盗墓史上危险最大的一个盗墓者,有千古之罪。”
“唐太宗李世民死后,把《兰亭序》等众多珍贵的名家书画真迹作为陪葬品,带进了昭陵。”
“而令人讽刺的是,不通文墨的温韬在把一批书画作品带出昭陵后,看上的却不是价值连城的书画作品,而是装裱在外的华美绸缎。他让手下将上面的绸缎全部撕下来,而把作品扔了。”
“史学界推测,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从此不再出现,可能就是让温韬给撕毁了。但让人不解的是,在温韬逐一登记的盗得宝物中,却无此贴。后世学者抱着一份美好的心愿,希望《兰亭序》在武则天的乾陵内,果真如此,真乃中华文化之大幸。”
“而这件阴阳镜现在能够确定,绝对是温韬所使用的那件。”
“那....”
第41章 温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