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章 沈家 合作[1/2页]

大明之明武帝实录 狐逍遥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朱雄英带着人出了工匠司的大门,却不知他制作出细盐惊掉了多少工匠的下巴。
      王力身后一人惊讶的说道:\"皇太孙殿下真的神了,一口锅,一张布,一些盐块,却是制作出了这么细的盐。\"
      又有一人眼睛露出贪婪的目光:\"皇太孙殿下,制作细盐的方法很简单啊,王哥,我们要不学着制作些出来,挣点钱,给家里人改善改善生活。\"
      啪的一巴掌呼在他的脸上
      \"你这劣货,皇太孙殿下把我们招进来工匠司,还给我们管吃管住,还有钱可以拿,你现在的日子怕是比以前好过多了吧,过几年说不定都能娶个媳妇了,皇太孙殿下信任我们,连制作细盐的方法也没有瞒着咱们这些匠户,这是恩情,咱们虽然是匠人,也要知道什么叫知恩图报,不能忘恩负义。\"
      \"\"哎呦,不行就不行,你打我干什么。\"
      \"好你个呆子,我说的话你记下了没有,没记下,今天不准你吃饭。\"
      \"记下了,记下了,王哥。\"
      朝廷现在可是把盐列为专管的商品,皇上能把盐让皇太孙殿下管理,这可真是,那个混小子还想以此赚钱,真的是找死,朝廷抓住贩卖私盐的直接就处死了,我们这批人里必然有锦衣卫,我老王怎么说也是一个官了,救了这小子一命,晚上让他请我喝顿酒不为过吧。
      这群工匠的身后,一个打扫卫生的仆役默默注视着这一切,默默扼首,王力这人倒是忠心,值得培养,他那本家兄弟王三倒是的注意一哈了,免得他....
      这些事朱雄英是不知道的。
      朱雄英现在在想的是,细盐是出来了,可是该怎么卖出去
      买东西可是比制作出细盐更有难度。
      眼珠子一转,朱雄英就已经有了打算。
      但是首先得让细盐有知名度,最好的办法还是找老朱,让他请客吃一次饭就是了。
      对于朱雄英来说,这不难,但是该怎么样才能让细盐不动声色的出现在文武面前,上行下效,朝廷知道了,那些有钱人也就知道了。
      朱雄英从来没指望过要去用细盐赚穷人的钱,那是不可能的,老百姓能吃的到盐就已经很不错了。
      刚好现在盐还是朝廷专管,朱雄英现在想的是如何把细盐的价格升高,让地主商人都去买细盐吃。
      这样才好把粗盐的价格降低,让老百姓吃盐不再难。
      这样盐户的日子也能好过一点。
      细盐的名气朱雄英可以让他的爷爷朱元璋帮忙搞定。
      销售运输就得找个人或者说找一个商人来帮忙了。
      这个商人朱雄英已经物色好了,但是得给老朱说一声。
      那就是号称明初第一富,那就是富可敌国的商人沈万三的孙子,沈平。
      沈万三可是一个有名的人物,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有很多。
      什么聚宝盆,还有他的墓葬也是一个奇闻,和始皇帝陵,武则天墓,成吉思汗的墓葬并称为后世最难盗墓,或者说盗不了的墓葬。
      前三位都是皇帝,始皇帝嬴政的墓,里面全都是水银,水银为江为湖,一个开采不好都可能要人命,更别说里面珍贵的文物了,光是修建都用了七十万劳工,修了将近四十年。
      武则天的墓和山连在一起,成吉思汗的墓在漠北,后世连个地点都没有,更别说开采了。
      而沈万三却能够凭借一介商贾的身份和三位皇帝并称,这是因为他的墓,葬在海里。
      沈万三通过垦殖而积累原始财富的,接着善于利用别人的金钱,并大胆地“竞以求富为务”,开展对外贸易活动,扩大资本。
      从而使他迅速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周庄“以村落而辟为镇”,也实为沈万三之功。关于沈万三富豪事,民间甚至传说他有一只聚宝盆等等,由此反映出他财富多到不可胜数,生财聚财技巧高超。
      至今,苏州、南京、镇江和浙北、安徽一带仍广泛流传着关于沈万三的发财、豪奢、田产、经商以及家庭生活诸方面的许多故事、传说。
      其中有一个传说是这样的
      说是沈万三,帮朱元璋修筑了三分之一的南京城,又请求出资犒劳军队。朱元璋发怒说:“匹夫敢犒劳天子的军队,绝对的乱民,该杀。”
      马皇后进谏说:“你老婆我听说法律这个东西,是用来诛杀不法之徒的,但不是用来诛杀不祥之人。
      老百姓富可敌国,是老百姓自己不祥,不祥之民,苍天必然会降灾祸给他,陛下又何必再杀他。”朱元璋听了有些解气,饶过沈万三没杀,把他流放到云南去了。
      老百姓善良,不太愿意一个财富传奇老死边陲,就编造故事说他在云南得道成仙,康熙年间还有人在到处散播奇遇,说自己在云南见到了长生不死的沈万三。
      当然传说只是传说,长生这事真的不清楚。
      野史上也有记载。
      说是洪武六年朱元璋攻苏州城,当时,张士诚之所以能固守苏州达八月之久,是因为得到苏州富民在财力上的支持。作为苏州富民之首的沈万三,当然出力非凡了。
      城破之后,朱元璋对苏州富民甚至老百姓恨之入骨,采取了一系列报复措施。
      沈万三是个精明的商人,看到了形势的严峻,只能大拍皇帝的马屁以求得太平。
      先是朱元璋要建南京城,沈万三就“助筑都城三分之一”,即现今南京城墙的中华门到水西门一段;后来索性想趁热打铁,请求出资犒赏三军,

第2章 沈家 合作[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