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过了一会,朱元璋平复了一下心情又问道:“刚才你说户籍制度,卫所制度,都有问题,问题何在?”
      “父皇的政策,都是按照开国之初的情况制定,此时百业凋敝,让百姓各安其职,自然是有好处。”
      “可坏就坏在,一旦入籍,便无法摆脱。军户的子孙永远是军户,匠户的儿子永远是匠户。”
      “比如军户,每个卫所辖区都是固定的,现在的军户分的田多,几代之后,军田远远不够。”
      “军户无地可种,又不能从事其他行业,若是父皇,父皇又该如何?”
      朱??次实馈
      “若是咱的话,……”
      朱元璋说不下去了。
      “无非就是两条路,要么造反,要么逃籍。不管是哪条都会造成大量的流民,这也是儿臣方才所言大明国运最短百年的缘故。”
      朱元璋说不下去,朱??纱嗵裘髁怂档馈
      “五弟,不可胡言。”
      朱标没想到平时看起来柔柔弱弱,都不敢大声说话的五弟,今日居然口出惊人之语。
      “是不是胡言,太子殿下,岂会不知?”
      “除非那些军户、匠户们各个都是君子,君子固穷,宁远饿死也不铤而走险。”
      说道到最后,朱??媛恫恍贾??
      “狗屁君子固穷,饭都吃不上了,谁会管你是大元还是大明。”
      朱元璋从乱世中走来,怎么会信君子固穷这种鬼话。
      “我中原百姓,都是良善之民,只要有一线生机,非到迫不得已,都不会造反,也不愿意离开家乡。”
      “父皇的政策眼下看都是好的,但并不适用于后世。”
      朱??灾煸?暗幕笆?衷尥?
      “若是咱的政策不好,后世子孙后代改了便是。”
      朱元璋对此倒是十分看得开。
      “祖训有言: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
      “有了父皇这话,子孙后代便是想改,顶多只能小范围调整,治标不治本啊。”
      可惜打脸来的太快,朱??⒖探??檠道锏幕氨沉顺隼础
      一听这话,不但朱元璋脸色尴尬,其他众人也都不知道说什么。
      一时之间,大本堂静了下来。
      “对了,方才咱听宋先生说,你有经济学,那是什么东西?”
      朱元璋毕竟是经过大风大浪的人,轻飘飘的一句话,便把这些事情给带过去了。
      经济学?!
      三个字,立刻让大本堂的众人齐刷刷的看向了朱??
      此时的经济与后世不同,经济是简化而来,经邦、经国,济世、济民,是为经济。
      有一句著名的对联:文章西汉双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
      就连胡惟庸这个丞相都不敢说自己真的懂什么经济,更不用说后面加了一个学。
      儒学、农学、医学,在古代加了这个字,可是自成一派的意思。
      吴王不过十五岁,居然敢说自己有经济学?!
      “没想到宋先生果真大才,吴王年方十五,便已经懂得经济学。”
      胡惟庸阴恻恻的开口说道。
      朱??⑽⒁汇叮??┯拐飧鍪焙蛟趺赐蝗惶?隼戳耍?艚幼琶靼坠?矗?饧一锸歉惺艿酵?擦恕
      在他想来自己这个年纪,哪里能懂得什么经济,肯定是宋濂等人教的。
      “胡大人,吴王之经济学并非我等所教,他所言之经济与三纲八目截然不同。”
      宋濂当然不愿意背这个锅,当即微微拱手,开口说道。
      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三纲可以认为是古代读书人的最高追求,能达到的基本可以认为是圣人。
 

第4章 知行之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