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3章:大明灭亡的原因[2/2页]

大明:四哥挺住!妙云被我截胡了 炒麦片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sp;“既然如此,那为何叛军快达到京城之时,不迁都回来?咱白手起家,尚且能驱逐蒙古,那个时候他拥有半壁江山,励精图治,收复失地,也不是没有可能。”
      “照你所说,当时北方流民过境,已经被打烂,没有了北方的包袱,朝廷状况应该会更好才是。”
      朱元璋闻言皱眉。
      “他没有这般魄力,之前想与女真议和,结果派人联络,事情败露,他把联络的人给杀了。”
      “之前再想迁都,没有人再敢提起此事,对一些官员来说,不管谁当皇帝,他们照样可以做官。”
      “最后崇祯的儿子想躲到外公家,他们外公都不给开门。他即便是想出去,也没有人护送,最后只有一个侍奉多年的太监,陪着一起死去。”
      “再说到了江南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军阀不听调令,士兵战斗力低下,朝堂之上官员党争不断。”
      “当然这些其实都是表象,真正的原因是大明没有钱,朝廷税赋日渐减少,开支日益庞大。”
      “卫所兵没有战斗力,朝廷募兵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朝廷每年需要支出一千多万旦供养宗室。”
      “为了对付辽东朝廷征收辽饷,为了剿灭流民再征剿饷,这些银子自然落不到文人士大夫,商人,宗室的头上,只能由平头百姓承担。”
      “越征流民越多,征收的就越少,朝廷没有钱,局势就会更加糟糕,恶性循环难以为继。”
      朱??底呕拱涯抗饪聪蛄酥煸?啊
      “照你这么说,咱之前定的政策都是错的?”
      朱元璋明白朱??庵帜抗馐鞘裁匆馑肌
      “按照眼下的局势是对的,可也仅仅适用于眼下的局势。”
      “好比父皇将一个地区1000亩地划归卫所一个百户,一户分得十亩地。”
      “可再过几十年,人口繁衍三五代,这一户人家可能分成了好几户,可田地还是那么多。”
      “军户不能从事其他营生,便只能逃籍,匠户其实也一样。后世也有户籍制度,只不过后世的户籍制度,只是记录家里有几口人,父母叫什么,家住何地。”
      “百姓想从事什么行业,便可以从事什么行业,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军户的儿子不一定要当兵。”
      “同样的父皇的子孙后代,也没必要让朝廷供养,儿孙自有儿孙福。”
      “若是儿孙不争气,朝廷供养的也只是一群蛀虫,蜀王之后家产数千万,却不舍得掏出钱给官兵发军饷,结果城破人亡。”
      “福王也是如此,父皇供养的宗室后代,尤其是藩王直系之后,没有几个有好下场。”
      “之前儿臣就说过,父皇真想分封,大可学习成吉思汗铁木真,让儿孙们打出去。”
      “或者将藩王分封到海外,如此一来才是真正的开枝散叶。”
      朱??醋胖煸?埃?俅翁崞鹆怂?贫ǖ姆?踔贫取⑽浪?贫群突Ъ?贫鹊谋锥耍?⑶腋?隽思?玫慕饩龇桨浮
      “这些事情,让咱好好想想。”
      听完了朱??幕埃?煸?俺聊?似?蹋??谒档馈
      自己的话能给朱元璋带来多少触动,朱??睦锩坏祝?羰钦庑粗贫日婺芨谋洌?源竺骼此稻?允且患?檬隆
      饭要一口口的吃,路要一步步的走,现在不过是洪武八年,还有时间。

第33章:大明灭亡的原因[2/2页]